危险!危险!危险!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关乎你的钱袋子
3月1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当前,信用卡、小额信贷等个人消费信贷服务与各种消费场景深度绑定,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减轻了即时的支付压力,但消费者若频繁、叠加使用消费信贷,易引发过度负债、征信受损等风险。近年来,时有消费者投诉反映过度授信、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或违约金高、暴力催收等。此外,一些商家诱导消费者以贷款或透支方式预付费用,后因各种原因不能持续经营,导致消费者不仅无法享受本已购买的服务,还要面临还款压力和维权困难。对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2期消费者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防范过度信贷风险。
一是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警惕营销过程中混淆概念,诱导消费者使用信用贷款等行为,比如,以“优惠”等说辞包装小额信贷、信用卡分期服务;或是价格公示不透明,不明示贷款或分期服务年化利率等;还有的在支付过程中故意诱导消费者选择信贷支付方式。若消费者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注意阅读合同条款、授权内容等,签约授权过程比较随意,容易被诱导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
二是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利用大数据信息和精准跟踪,一些机构挖掘用户的“消费需求”后,不顾消费者综合授信额度、还款能力、还款来源等实际情况,过度营销、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致使消费者出现过度信贷、负债超出个人负担能力等风险。消费者应该知道,使用消费信贷服务后,需要依照合同约定按期偿还本金和息费,信用卡分期、信用贷款等息费未必优惠,折合年化费率计算后的综合贷款成本可能很高,过度信贷易造成过度负债。
三是诱导消费者把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诱导或默许一些消费者将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消费信贷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比如买房、炒股、理财、偿还其他贷款等,扰乱了金融市场正常秩序。消费者违规将消费信贷获取的资金流向非消费领域终需承担相应后果,“以贷养贷”“以卡养卡”不可取。
四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比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违背消费者意愿将个人信息用于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以外的用途;不当获取消费者外部信息等。以上过度收集或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要了解消费信贷的有关政策和风险,防范过度信贷透支消费风险,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合法权益。
一、坚持量入为出消费观,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服务
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做好收支筹划。合理合规使用信用卡、小额贷款等消费信贷服务,了解分期业务、贷款产品年化利率、实际费用等综合借贷成本,在不超出个人和家庭负担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支持作用,养成良好的消费还款习惯,树立科学理性的负债观、消费观和理财观。
二、从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信贷服务,不把消费信贷用于非消费领域
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无节制地超前消费和过度负债,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等金融服务。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手段。尤其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非法网络借贷虚假宣传,远离不良校园贷、套路贷等掠夺性贷款侵害。不把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消费信贷资金用于购买房产、炒股、理财、偿还其他贷款等非消费领域。
三、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在消费过程中提高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随意签字授权,注意保管好个人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信息。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旦发现侵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要及时选择合法途径维权。
(文章来源:央视财经)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
- 广东名企优品组团亮相消博会增设国货精品和电商展位 现场将安排新品首发首秀
- 危险!危险!危险!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关乎你的钱袋子
- 首批新冠抗原自测产品 这些地方开始预售
- 辽宁省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 产业链人士:iPhone生产主力郑州园区正常运营
- 聚焦!王鸿宾教授元宇宙系列著作《元宇宙学》新书上市
- 我市架起沟通桥梁共促消费公平
- 碧桂园澄清境内外融资相关报道,公司具备充足的可动用现金储备
- 我市公安部门开展私挖滥采专项检查
- 锻造“尖刀铁拳” 筑起护绿“屏障”
- 市平安铁路建设专项组迅速落实省平安铁路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 两会跨境电商 这份最新3月4日报告再成焦点
- 问世三年击穿销售天花板 空刻意面品质保证实现渠道共赢
- 振兴路上有了“智囊团”
- 25套涉黑房产估价4115万
- 2022时尚饰品商家抖音电商入驻教程来啦!简单操作,轻松入驻
- 两部门印发《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 国内疫情反复,新冠主线再受关注。医药50ETF(512120)逆势上涨
- 中国太保寿险宁夏分公司召开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工作部署会
- 吉野家门店因撕除临期产品标签被罚
- FOF投资正当时,中欧诚选一年持有FOF即将发行
- 深圳疫情存在较高社区扩散风险 仍需进一步严防死守
- 多元精品基金助阵 中欧星选FOF正在发行中
- 财报点评 | 超公司业绩指引,灿谷第四季度营收10.5亿元
- 接连抛售海外资产,李嘉诚拟7.3亿英镑出售英国伦敦物业
- 新冠抗原检测,“寒冬”中的一把火!
- 济宁办出首张“零跑腿”执业药师证书
- 41个自动化项目的背后
- 开年以来权益类ETF资金净流入超千亿元,长期定投方式更优
- 再度增持西方石油,伯克希尔持西方石油近12%流通股
- 寿光上市股票增至10只
- 丘栋荣等人新晋中庚基金股东!前者出资998万元成第五大股东
- 五成扶小微三成助三农
-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着力提振工业有效投资 保当前增长、增发展后劲
- 传统制造业应转向服务型
- 早报|新冠抗原自测产品获批上市 国内三大运营商发布业绩公告
- “海知贷”让知识产权变现 解决海南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 海南创新“税库联动退税”新机制 企业乘上退税“快车”
- 9个天文望远镜项目“扎堆落户”
- 降降降降!一头猪亏270元?猪价恐怕还未触底
- 紧急通知!券商在深圳营业部未来一周一律暂停办理现场业务
- 接到“医保停用”短信 可千万别点链接
- 湖州开启新能源动力运输船时代
- 舟山至上海部分航线停航
- 让法治成为最优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
- 让更多资金“活水”滋养小微市场主体
- 技术创新 引领转型
- 增添智慧砝码 提升生产效率
- 国家药监局再批准5家新冠抗原自测产品上市 已有外卖平台上线同类产品
- 中老铁路开通百日“黄金线路”助力沿线发展
- 莲花城成广州市第二个海防教育基地
- 华附、国华纪念中学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 去年全省消协组织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逾千万元
- 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京西网红打卡地
- RCEP实施超两月 深圳进出口数亿元货物享受优惠
- 保护黄金珠宝业民族品牌
- 山东临清经济开发区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
- 体育时评:冬残奥会这些精彩,温暖人心
- 人民体谈:冬残奥会与智能科技的“双向奔赴”
- 洗护发市场力拓消费新增量
- 为服务业纾困提供金融助力
- 拥抱体验经济和新消费时代
- 2022年东莞首批居住用地的集中供地正式挂牌上线 放宽土拍拿地条件
- 四川省“走进美丽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启动
- 新冠抗原自测产品获批上市首日:有门店已被预定多盒
- 拖欠工资?关闭门店?Q房网上海遭遇“逆风” 深圳区域或暂不受影响 房产中介江湖再起风云
- 深圳多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
- 首批新冠抗原自测产品预售在即 淘宝搜“新冠自测”可抢先体验
- 深圳:全市公交、地铁停运
- 顺丰杭州快递业务暂停
- 整形医美术后维权失败多 鉴定标准没统一
- 吴启超:争当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家大会
- 德系品质 智享未来 全新一代汕德卡C9H即将闪耀上市
- 平台预售,药店抢货……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有多受期待
- 农业农村部:猪肉供应阶段性过剩 3、4月 猪价或跌至每斤6元谷底
- 香港特区政府:持续提升对居家检疫或隔离人士的支援
- “小白”车主4S店疑遭过度保养,但仍表示:产品过硬
-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丨从升旗手出发到挂旗完毕 这43秒他们却付出了不少努力
- 2022年1-2月ETF盘点:中概互联等场内基金“逆市吸金”,商品型基金年内收益均为正
- 零售药店即将开卖新冠抗原自测产品 相关上市公司备货“进行时”
- 利纳马集团斯凯杰科亚太区首个生产工厂落户天津港保税区
-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今晚举行 “在温暖中永恒” 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 冬残奥运动员的心声,看到泪目
- 挂羊头卖狗肉?“德国彪马专柜”卖“虎彪马壮”牌鞋
- 云南元江:蕃茄获丰收 “映红”致富路
- 从播种收获到做成菜肴 广州花都这所学校打造班级“种植园地”
- 新冠抗原自测剂上线美团 线下药店一周内同步上架
- 外卖咖啡喝出活蟑螂?星巴克回应来了
- “好品山东”中奋进的“山东力量”
- 全新林肯Z正式上市,售价25.28万元起
- A股策略周报:最恐慌的时候过去 市场迎来阶段性修复窗口
- 注册制新股纵:仁度生物:国内RNA 分子诊断领域先发优势企业
- 叮当快药即将推出“新冠抗原居家自测”28分钟配送到家服务
- 注册制新股纵览:泰恩康:创新驱动型综合性医药企业
- REITS周报:宏观环境友好 估值压力仍在
- 翰宇药业合作开展“家用型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研发
- 正式上市!5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来了!谁适用?怎么用?
- “智汇潇湘”怀化招才引才高校行启动
- 上海公布2021年度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涉及网购、房产等领域
- 3·15大调查 | 回国机票陷阱:买了高价票走不成 退票才发现猫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