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正文

电商大时代里的弱势群体,要反思的是整个电商大时代

2021-02-04 15:41:32来源:秦朔朋友圈  

人民日报对社区团购的社评,“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中国电商数十年,无疑是波澜壮阔的、伟大的。十年一个时代,站在21世纪20年代的门口,需要的不只是攻城略地的激情,更应该是冷静清醒的反思。

路漫漫其修远,共同上下而求索。

电商大时代里的弱势群体

刘慈欣在《三体》中描绘了一个降维打击的残酷场景,三体世界一粒水滴,就可以将整个地球的星际舰队一网打尽。低维度世界一旦被高维度世界设定为目标,再强大的力量,也无异于一只蚂蚁。

中国电商巨头,与我妹妹的小烟酒杂货店,就完全是两个维度的商业世界。

我妹妹的小店开在老家县城繁华路段,近些年生意日益萎缩,所幸还有电商冲击不到的烟草(但供应被卡死),尚能勉力维持生计。在电商全方位冲击下,旁边传统小商超、书店、化妆品、水果店等,已经成片关门,今年商铺空置率毛估在百分之二三十。

今年,“社区团购”又大举杀到。下半年以来,几乎所有的社区团购平台,从本地经营已久的兴盛优选、十荟团,到各大电商、生活服务平台,乃至打车软件、资讯类巨头都纷纷拍马杀到,鼓动我妹妹做他们的团长或站点。

好在电商巨头们搞不定烟草,我妹妹还有拒绝的底气。面对电商从日用品到瓜果蔬菜的全方位覆盖,赖以生存的社区消费者大量流失,许多店主们早已缴械投降,从“小老板”蜕化成电商巨头低成本吸客、终端客户服务、打扫战场的“店小二”。

另一位开超市的亲戚就处在纠结之中:继续做团长,还能赚一点,但随着团购下限一降再降,已小到一捆小葱、两个苹果、三根棒棒糖,她只得将大量精力花在催人拿货、归置货品、退货、处理投诉之类。甚至一把青菜三天不见人来取,一来看到叶子黄了要退货……数月不见,她已从一个和气生财的老板娘,变成一个焦躁易怒的“管理者”。

理论上,除了赚点佣金,取货的顾客也可能在店里顺手买点东西,这也是社区团购宣扬的一大好处。但事实上,客户需求总体稳定,不在你这里买也会在其他店买,随着大家都去做“团长”,顺手买点东西的“理论”,只会回归于本就稳定的日常便利性消费。

不干行么?恐怕更难。

一方面电商已渗透到骨头缝里,不跟随更难,小店根本拼不过各种“百亿补贴”“一元秒杀”“9块9包邮”,干得好还能分点汤汤水水;另一方面,大家都在做团长,你不做就意味着原本顾客群体被抢走。

做团长,也就渐渐从“激励因子”(有了会更好的激励性)蜕化成“保健因子”(没有肯定不行的压迫感)。到头来,小店主们都成为电商下沉、拓客的棋子,地方实体商业及其附加的庞大民生,难免进一步被电商吞噬。

电商们付出的,不过是将原本就存在的推广费、渠道费,从专业服务商转移给团长,成本甚至更低。而团长们要献出的,是安身立命的立锥之地,社区团购,无异于饮鸩止渴。

对社会来说,隐藏的巨大社会成本更不可忽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我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8331.3万户,带动就业人口超2亿人。

随着小店主、小菜贩、小生意人的生存空间不断被电商侵占,叠加疫情,本就严峻的社会就业面临再度恶化的风险,在制造业、传统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短期难以大量新增就业的情况下,不能将电商们无节制的扩张成本转嫁给整个社会稳定!

市场经济时代,已形成庞大的农民工弱势群体,电商大时代,客观上又累积了数千万实体小店、小个体户的弱势群体。社会已注意到要发展必须保护农民、农民工群体,在此,我们也要明白,中国商业要发展,也应当保护实体小商户群体。

高速发展的电商,正如高速飞驰的高铁,但高铁不能冲到绿皮火车的轨道上来,也不能因为发展高铁而取消绿皮火车。我们不能因为发展电商就不顾关系国计民生的传统小商业,不能因为高举电商时代大旗就不顾万千黎民百姓的小生计。

只是,火车运力还有国家调节,横扫一切的电商、资本,与散兵游勇的弱势小店,谁来调控?

反思市场自由

依然要赞美电商的宽松竞争氛围,造就了伟大的电商之国,电商之间的竞争总体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我要反对的不是社区团购,也不是电商,而是电商无节制的扩张,无限制的“倾销”,以及无约束的资本化。

市场经济强调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当然没有错,但如何定义“自由”“优劣”,却从来缺乏标准:

首先,我们要区分不同维度的竞争。

同一维度的自由竞争,自然是合理且需要鼓励的,但不同维度的竞争,“自由”必须受到约束。比如,与资本捆绑的电商巨头,可以有组织、有策略地长期亏本、补贴,随时发起攻击,作为散兵游勇、一亏本全家就得挨饿的小店们,哪里有资格谈自由竞争?

这就像一国不惜成本、大肆补贴将商品卖到另一国打垮该国某行业,必然要面临反倾销诉讼,电商与资本,不能自由到踩踏一群人还诉苦社会给的空间不够大。

其次,谁是“优”谁是“劣”,不能只让市场说了算。

电商“倾销”下,传统小店、小个体户、小菜贩们,许多都得面临淘汰,但不能因为电商的“优”,就将小生意人们定义成“劣”。

经济发展只是社会发展的途径,而不应是目的。市场竞争之外,还需要加入社会公平和社会成本角度的考量。

除了烟草之类的垄断性消费品,电商已呈现从一线城市到广大乡村、从衣食住行到游购娱的全方位扩张。不可否认,扩张初期,通过各种补贴,消费者往往能得到不少优惠,也给行业注入活水,但当资本的贪婪、持续烧钱能力,与电商强大的杀伤力结合,恐将进入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垄断之路。

商业竞争纵然残酷,但当你从蚂蚁成长为大象,不但自己喝饱还企图霸占池子,不去扩大有效供给,不去消费升级,不去开拓边界,却老在做一些将小鱼小虾们踩入淤泥或者逼上岸渴死的事情。这样的池子,真的会好吗?

停滞多年的电商“创新”

推动市场发展的,不只有自由竞争,还有创新。但我们要善于辨别真创新与伪创新。

判定创新的标准,除了“新”,更要“创”——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精神财富,去开拓大海的边界,而非把一个个池塘翻来覆去地刨成一片片“红海”。

中国电商进程自然是伟大的,带来了诸多伟大创新,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多年来,电商的“创新”已经高度模式化和表面化,本质上已停滞多年。

电商的狂欢,始于2009年淘宝“双十一”五折大促,随后,进入变着法儿的促销十年,从双十二、618、X周年庆,到百亿大补贴、9.9元秒杀、1元包邮,再到今年风生水起的直播带货、社区团购,依托的多是资本支持下的烧钱能力、补贴能力,虽盆满钵满,但总体上都是促销方式、渠道分销、推广方式的战术层面创新——说起打折促销,古今中外,只要贴得起,哪个生意人不会?

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生意人”将目光投向宇宙探索、科技攻坚、人类慈善或者关键创新,为人类开拓着生存的边界,我们的“生意人”还在继续惦记小店主、小菜贩、小生意人,不停抢占市井小民的生存空间,实在不那么可敬。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电商依然是创新的,以京东为代表的物流供应链整合、无人配送,以苏宁零售云为代表的对乡镇商业的赋能、线上线下融合,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生活服务数字化等,在不断推动商业与社会发展。

但技术上的创新,并不能掩盖拉人头、抢地盘、价格战、促销战的思想停滞,也不能掩盖看见好东西就抢过来、看见别人有好的创新就收编或者挤垮的资本强盗逻辑。如此,本应是做“电子商务”的电商,什么都想干,什么钱都要赚,什么流量都要抢,难免走向全面垄断社会资源的危险境地。

社会学家马尔萨斯认为,一个社会中,有5%的人是精英,5%的人是人渣,剩下的90%是乌合之众。好的社会,乌合之众跟着精英跑,不好的社会,乌合之众跟着人渣跑。

中国电商在商业乃至社会发展领域的地位是主导性、举足轻重的,无疑是这5%的精英。精英要做的,应当是带领民众去开拓、去创造,而非把民众逼向5%的“人渣”。

面向未来,消费升级与扩大有效供给,绿色物流标准与物流/仓储机器人,县乡村商业改造与线下数字化赋能,乃至商业领域的区块链开发与应用……广阔星辰大海,依然等着中国电商巨头去探索、去开拓。

不能让全社会成为资本的打工人

中国电商数十年发展,除了降低民众购物成本、提升便捷性,更体现在其构建起的物流、供应链、数字化体系,极大地提升了社会运转效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赚钱是自然而然的事。

电商的本质是商业。商业的本质和目的,并不应该是“赚钱”,而应该是从价值交换、流通的角度,为社会创造价值和福利,“赚钱”只是好的商业行为的结果。

而资本不同。资本的目的,本就是“赚钱”“钱生钱”,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它本质是获取剩余价值的社会生产关系。

资本天生逐利,是客观经济规律,而每个人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成为资本的一部分,因此,不必对资本进行道德批判、过度解读。但资本一旦联合,一旦找到爆发点,力量往往过于强大,需要认识到它可能带来的破坏性!

在传统行业,资本通过提供生产、流通的流动性支撑,通常是雪中送炭、创造价值。但在电商领域,尤其是当前本就形成的寡头竞争格局下,资本的作用往往是推波助澜,并非创造本质的社会价值。

在传统行业,资本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但在电商领域,结合电商强大的覆盖面、无孔不入的渗透能力,影响无疑是摧枯拉朽、爆发性的!

比如社区团购,本不是最近才有的新鲜事物,以兴盛优选、十荟团为代表的区域性平台,已在湖南、江西部分区域深耕多年,它们通过深入县乡村,扫街、扶持渠道等,建立起扎实的商业基础;面向一二线城市的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自营生鲜平台,凭借优质的产品、快捷的配送,丰富了城市居民的选择,促进了生鲜行业品质及服务的提升,也获得了相应的成功。

作为电商发展的延伸,本是合理的商业模式,但叠加资本的力量甚至被资本绑架,则画风大变。

为了迅速抢地盘、抢流量,各大互联网巨头及其资本纷纷杀入,可以预见,短期给消费者甜头、完成局部垄断后,资本的逐利属性必然更改游戏规则,比如通过降低佣金、“非友即敌”地迫使小店主选边站队、大数据杀熟、过度放贷金融化等……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和全社会。

资本可以不讲道德,但商业必须讲道德。

更须防止“一管就死”

我们的许多行业,不是管得太少,就是管得太多。管理的目的,也不应该是经济发展或者政策要求,而应该是整体社会的发展。

国家已经从金融、房地产等角度对资本强化了监管。正如我们要防治的不是房地产本身,而是过度金融化,我们要加强监管的,也不是电商本身,而应该是电商的乱象。

哪里有自由竞争,哪里就有繁荣,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动力。放眼望去,电商依然是中国伟大的“新四大发明”,依然是经济与社会前行的巨大动力。在推动行业内部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社会组织的角度,重新梳理电商的管理:

首先,从政府层面,应当继续鼓励和支持电商发展,鼓励电商带动线下发展、扶持“弱势群体”发展,除了资本监管,暂时无需出台针对电商的过度监管政策。

其次,在行业层面,要重建电商协会,进行自律及协同性质的自我管理。

原信息产业部主导的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已注销,说明政府主导的行业协会并不符合市场需求。而互联网、电商内部,又寡头耸立,难以携手。

可以参考的行为,是由高层牵头,建立“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正式行业版本,由大型电商企业联合主导,以行业自我管理为主,再辅以工信、商务、市场监督等部门进行监督、协调。

电商协会,可以减少内耗、防止过度竞争、反“倾销”、反垄断为主题,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电商区块链技术开发与应用、建立物流标准、商业公益、消费升级等共同事业为主题,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第三,自救方为正道。个体户、小生意人组织起来,广泛建立草根性质的商业组织参与市场竞争,才是长久之计。

小个体户的困境,与小农困境类似,一大关键是缺乏组织,以散兵游勇的状态面对电商巨头、互联网资本联手的降维打击,往往一触即溃。即便没有社区团购打上门,未来的趋势,也将越来越难。

许多电商巨头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也是一步步自救、熬过来的,对小个体来说,也是如此。电商的核心法宝之一是去中间商化,因为有量,就可以绕过中间商直接找到生产商,一方面销售端降低售价吸引更多客户,另一方面在供应端建立甚至控制稳定供应链。

如果说一个小商超、小菜摊无法效仿,但若数十家、百家联合起来,也可以形成相应的议价能力,同样找到生产商进行带量采购,降价、提质,自我升级。

以往由于信息极度不对称,这种联合只存在于理论上,沟通成本也太高,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不对称大量缓解,商品信息日趋透明。小个体户们要生存下去,必须建立起“联合斗争”的思想。

理论上,联合会加重商品的同质化,导致组织内部大家销售的产品类型、成本趋同,但要看到的是,产品同质化时代早已到来,一些小商户之间偶发的联合“进货”,早就在不断自然发生。

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拥抱。如毛细血管一样深入社区、街头巷尾、乡村田野的小店、小个体户们,最大的优势是对区域内客户的了解与把控,与其拱手让与电商、社区团购,不如联合起来自我升级。在带给顾客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同时,依托对区域顾客的深度了解,通过个性化定位、消费场景提升、服务提升、体验升级等,形成差异化。

而地方政府要做,也非监管。与其为管不着的事发愁、“一管就死”,不如发挥深入到街道、社区、乡村的强大组织力,引导、帮助区域内小商贩联合——如西村幸夫笔下的“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社区居民自发组织,政府引导、扶持,建立各式各样的草根“俱乐部”“协会”“组织”“义团”“研究会”“协议会”,建立地方文化,最终“再造魅力故乡”。

正如发展城市化不能消灭乡村,发展电商大时代也不能消灭线下小个体。乡村让世界更美好,多维度共存、共发展的大小商业体,也会让中国商业更美好。

最伟大的力量,莫过于时代前行的力量。愿电商巨头、从业者、社会各界,拉着夫妻老婆店、小个体、市井小民一起,拥抱时代的星辰大海,共赴复兴与崛起的时代征程。

关键词: 社区团购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