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正文

电商助力农民足不出户脱贫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2020-12-28 15:48:17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精致可爱的布娃娃、造型别致的车饰、好吃又辣爽的沙湖辣酱……这些具有石嘴山特色的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出石嘴山、走向全国。

电商扶贫,一头连着贫困群众,一头连着消费市场。“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培育壮大新业态,充实发展新元素,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让农产品成为网销“香饽饽”,也为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提供有力保障。

电商助力农民足不出户脱贫

12月16日,走进平罗县陶乐镇庙庙湖村电商服务站,展架上摆满了布娃娃、台灯、花瓶、车饰等造型别致的手工艺品。“你看,这些工艺品品质都不错吧,这都是村民利用闲暇时间做的,我们再收购过来卖,我们的品种达80多个,价格也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利用电商,每天在快手直播,一个月能卖二三百件,收入在一万元左右。”该服务站负责人马敬祖说。

庙庙湖村是个典型的移民村,村民大多生活贫困。怎样让他们快速致富?电商成了脱贫攻坚新引擎。我市按照扶贫产品销售、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的整体思路,加大销售和宣传力度,不断促进扶贫产业转型升级,各种电子商务活动在城乡农村日益活跃,快手直播、淘宝平台等走进村民生活,农村经济走上了数字化“快车道”。

在平罗县,依托电商脱贫的人还有很多,马蕊也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

“以前在家里就是带孩子和做饭,现在我自己织毛线娃娃、毛线花瓣等,用快手直播,一个月能卖出四五百件,每月的收入在3000元左右,我的生活由此也改变了。”采访中,红崖子乡红瑞村村民马蕊说。

“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平罗县投入专项资金60万元,在红翔沙漠甜瓜合作社建设电商扶贫基地,大力发展沙漠瓜菜产业,吸纳120余名移民稳定就业,年增加移民收入360万元;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帮助贫困村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开展食用菌、香菇酱等产品电商销售工作;与京东开展对接,在电商精准扶贫领域开展合作,组织当地沙漠甜瓜、枸杞番茄、手工编织刺绣等特色商品融入京东扶贫区域布局;支持移民马敬祖以网上代购生活品、代销本地民俗、农产品为主的电商运营,共有400多户庙庙湖村村民享受代购、代销服务,个人月收入可观,成为移民中电商创业代表。

多措并举让农产品成网销“香饽饽”这几年,直播带货成为电商扶贫的热门方式。

“沙湖辣酱,口感极佳,欢迎购买……”近日,在大武口区“互联网+农特产品”展示中心,工作人员胡欣宇开启直播模式,为网友推荐着我市特色农副产品。

“各位老铁,限时秒杀,快快点击屏幕下方的小黄车,买买买,不好吃可退货……”

“光看色泽就很好,味道一定也不错,下单了,支持你!”

在胡欣宇力荐下,网友开始下单……

短短半小时,已有10多名网友下单。

近年来,大武口区通过鲜送达、中圆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承接村级服务站,指导包装,收购代销,形成专业和完整的销售链条。平罗县整合邮政、申通、圆通等6家企业入驻电商物流园,优化14条邮路,培育支撑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企业37家,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物流服务体系,从县级物流仓储中心到村级网点24小时内完成配送,县域内物流成本降低25%。同时,我市不断拓宽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与京东、天猫等知名平台深度衔接,瑞美、沃美等本土电商企业在平台开设特色馆、旗舰店、自营店;在新百超市、宁夏一礼等企业分别建立网上超市、社区电商便民超市,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下单、配送到家的智能化销售体系,提高了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

大武口区“互联网+农特产品”展示中心的销售热火朝天,龙泉村绿尚鲜采摘大棚也不甘落后。

记者走进大武口区龙泉村绿尚鲜采摘大棚,草莓的香味扑鼻而来,管理人员正在帮网上订单客户采摘草莓。

“今年种了18棚草莓,销售挺好的,网上需求量大,供不应求。现在朋友圈、网上不敢发,一发量供不上。”龙泉村绿尚鲜草莓采摘园工作人员李成军说。近几年,龙泉村依托乡村旅游打造出了白酒、红枣、面粉等一系列品牌网红农产品,大多数产品在网上供不应求。

“通过这些方式,加快了农产品的品牌培育,目前金岸富硒米、河套石磨面等10个网销品牌培育初见成效,知名度逐步扩大,在重庆建设农产品销售展示窗口,实现了‘百花齐放,多点开花’的营销模式。”市商务局副局长董万兵说,“十三五”期间,我市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项目2个,孵化培训基地1个,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18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乡村的站点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覆盖率达到80%以上,真正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便捷流动。

“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电商每年增速在20%以上,去年年底销售额达15亿,今年到目前为止,增长幅度达20.3%。(记者 刘春燕)

关键词: 电商助力农民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