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正文

为啥不爽互联网公司卖菜?这行业这么热吗?

2020-12-17 14:32:16来源: 大猫财经  

最近社区团购有点疯狂。

作为今年最大的风口,无论是阿里、腾讯还是美团、滴滴,数得上来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架势不输此前的任何一次大泡沫。

甚至连一些死了的企业也借尸还魂。

去年暴雷的生鲜电商“呆萝卜”,在今年1月份破产了,负债5.19亿,账面资产1亿多,变现的话最多也就值1000万,就是这么个公司,自称最近拿了1000万美元的意向投资,创始人信誓旦旦地说,3年内要把投资回报率搞上去,市值会超5亿美元。

热钱真的不怕风险。

这行业这么热吗?你还别说,看看下面这密密匝匝的app,哪一个都是野心勃勃,但根据以前的经验,绝大多数都撑不了一两年。

这么一来,连人民日报都忍不住了,直接开始“吹风机”式的喊话:别老惦记几捆白菜了!

对这事评价不一,有人说,这完全是市场行为,有人说这只是割韭菜的前奏,靠补贴低价抢占市场、然后再涨价挣钱。

不得不说,这剧情我们已经看过很多回了。

滴滴那会儿打折狠吧?现在,车依然不太好打,而且价格也越来越贵;

共享单车刚出来的时候,5毛一小时,领券还能免费,后来,5毛涨到1块,1块到1.5块,计价也从一小时缩到半小时,再到现在的15分钟;

共享充电宝,一度被人认为必死无疑,结果人家不仅活了下来,活的还挺好,从前1块钱,现在也涨到10块了,钞票大把大把地赚起来。(戳链接阅读)

互联网卖菜,肯定也是这个套路。

那为啥别的行业不见这么大力度的喊话,卖菜咋就不行了呢?

这里面门道还是有点多的,咱们一一来说说。

要说这社区团购,还真不是啥新鲜玩意儿。

一个社区,配几个团长,团长搞个消费用户微信群,大家在微信群里面下单,然后企业统一配送到团长那里,团长基本有店,方便团友们来提货,一个团长甚至可以做好几家的生意,提成也赚不少。

2016年就陆续开始有人这么操作,2018年算是风口了,不少公司拿到的投资已经以亿来计算,一轮竞争之后,该整合的整合,该倒闭的倒闭。

本以为没什么大发展了,结果疫情来了,大家都不能出门,社区团购开始迎来真正的火爆,微信下单、第二天送到家,多好。需求旺盛,于是不断下沉,有的甚至直接开到村里。

大家为什么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呢?方便之外,还有资本的常规把戏——补贴,你卖10块,我卖5块,逼急了就1分钱,然后消费者用钱投票。

那这个模式就一无是处了吗?

其实跟传统零售比,这是另一种玩法,按照刘润老师的看法,社区团购的基本逻辑是——预售+次日达+自提。

这一套逻辑比以前按照经验进货、货架销售还是高明了不少的,减少了不确定库存,效率更高,至少眼前,消费者和地头的农民都能获利。

那抵制的声音为啥这么多呢?

表面看起来,原因有三个:

● 1、市场价格混乱;

● 2、供应链失序;

● 3、商超、夫妻店撑不住了。

现在各家的补贴还在继续,价格一个赛一个低,能在经销商那里拿低价肯定好,不能拿低价的,就自己花钱补贴,一个一个地把价格打下去,有些直接击穿了厂家的底价。

失序的结果就是原有的供应链完全混乱了。

促销的时候可以喊“击穿底价”,但是真正击穿底价的时候,谁也坐不住,这么玩,大家谁也别干了,厂商自己的渠道就已经先乱了。

于是有的厂商直接出手,想要货,先授权,价格不能低于终端零售价,否则就不给社区团购供货了,如果经销商再这么玩,那经销权也就直接取消了。

最近沧州的一个公司就出台了这样的通知。

供货商其实还好点,同为渠道的传统商超日子就惨了。

社区团购越发达,超市的客流量下降越明显。

跟着做是找死,不做是等死,所以只能熬着,有的就熬不住了,前两天,永辉超市投资的上蔬永辉就破产了。上蔬永辉是开生鲜菜市场的,根据天眼查的信息,它背后上海国资和上市公司永辉超市,这种背景也扛不住。

最惨的还不是这些有资本撑腰的公司,而是单打独斗的小商小贩、夫妻店。

这些店面主要靠生鲜和日杂撑着,成本没什么优势,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社区团购一来,原来的那点优势就都没了。

一个低线城市的菜市场普通菜贩,平均客单价10-40元,每日的销售额也就是800-1500元,毛利率和净利率都比较低,一年3-7万的收入算是不错的,赚的也是个辛苦钱,从凌晨3点进货开始,一整天都泡在市场里面了。

菜市场摊位费相对还算低的,如果是自己开店的话,可能更惨,房租可能都挣不出来。

现在社区团购来了,有苏州的水果店的老板自诉,自己的几家店,月亏2万左右,而在同时,美团在苏州的一个仓,每天出货量就是7、8万单,这还没完全发力呢,美团还在招兵买马,日后的趋势只能是线上流量越来越大,线下越来越亏。

这些小商贩咋办呢?一个出路是像以前那样经营,不是输给房租就是输给新势力。另一个出路是转型,比如加入社区团购做个团长。

但有转型干团长的人也不放心,他们干了一段时间发现,工作量倍增,收入比以前还少了,挣大钱的是少数,大多数人估计干着干着就都干不下去了。

所以看起来,社区团购只是巨头们的一次集体尝试,但这次跟共享单车之类的不一样,刚一试水,各种雷霆手段就都来了,这是为啥呢?

原因很简单,它对现在的运行体系冲击太大,小黄车完了,每个用户可能损失上百块钱,然后城市多了一堆垃圾,影响还是有限的,如果社区团购完全把控了上下游,对两个经济指标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一个是就业,另一个是通胀。

1、今年的毕业生数量达到847万,创了纪录,消化这些很费劲,工作极其不好找,明年毕业生有多少呢?将创下新纪录,突破900万。

本来这压力就够大的了,如果你把毛细血管级别的商超、夫妻店给打趴下一片,这些人的出路就成了个大问题,这就成了典型的“技术性失业”。

啥叫技术性失业呢?

失业有好几种,典型的比如薪资谈不拢工作丢了,这叫“摩擦性失业”,还有比如本来干得好好的,结果新技术、新模式来了,工作没了,这就叫“技术性失业”。

互联网公司依靠技术优势、运营优势把传统渠道的饭碗打翻了,这个波及面还是很广的:

2018年的时候统计,全国夫妻店超过700万,营业额10万亿。

这些人专业技能有限,转岗能力一般,哪怕一半店铺关了门,那这些人再就业的难度可比900万大学生大多了。如果是经济上行期,还好解决,但现在容错度太小。

2、通胀跟这个社区团购关系大吗?还是有影响的。

大家都知道,通胀率是观察经济运行一个关键,这里面有个重要的指标就是CPI。

CPI大家时不时的听到,它是怎么构成的呢?

它是选了一篮子消费品和劳务,以它们在消费者支出中的比重为权数来衡量的市场价格变动率,选的啥呢?大概就是这些:

大家可以看到,影响最大的是食品,食品主要包括鲜菜、鲜果、禽肉,这也是为啥猪肉大涨,CPI也会大涨的原因。

那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呢?

一般统计局会选定调查人员,然后再划分网点,按照零售额和经营规模排队,再依据一套规则定点去抄价格上报,统计局汇总后得出数据。

像鲜菜、鲜果这类产品,价格变动频繁,要求至少每5天调查一次。

这套模式运营了很久了,说白了,这是制定政策的基础性数据,如果传统的这些渠道都被替换了,那问题就来了。

主要的担心是什么呢?

互联网公司“不讲武德”,大家都搞不清楚他们会怎么出牌,说补贴就补贴,说涨价就涨价,有些公司抢市场的时候像孙子,拿到一定的份额就开始两头吃,外卖多抽成也就算了,如果最基本的菜肉禽蛋也这么搞,那统计部门就犯难了,得重新整一套办法,准不准的也很难说了。

有人说,这不是反而简单了?找几个大公司数据一要不就完了,更准啊。

嘿嘿,核心数据掌握在几个头部公司里,生意都被几个大佬做了,这个问题可有得讨论了。

关键词: 互联网公司卖菜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