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太原晋祠“元宵蛋蛋”滚出美好生活

2022-02-10 15:15:02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泡米、磨米、炒馅、滚元宵……2月8日,在太原长巷村晋祠桂花元宵韩福元的店内,韩福元一家正和工作人员一起忙着滚元宵。“工人轮班休息,机器一刻不停,就这还供不应求。”70多岁的韩福元一边介绍,一边双手不停来回拉动笸箩,几十个雪白的元宵在笸箩里翻滚着。元宵节即将来临,晋祠桂花元宵又迎来了热销期。

“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这是民间流传关于晋祠四宝的民谣,其中“元宵蛋蛋”就是指晋祠桂花元宵。晋祠桂花元宵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凭借得天独厚的晋祠大米种植条件和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晋祠桂花元宵一直传承至今。

韩福元是晋祠桂花元宵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继承父辈手艺、延用古法制作,他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让“韩福元”元宵备受市民青睐。

在韩福元的工作坊内,3台3米多高的自动石碾机一遍遍碾压着江米。“碾米用的自动石碾机,在提升碾米效率的同时,依然保留了古法制作,最大限度保留了晋祠大米的原汁原味。”提到晋祠桂花元宵的制作,韩福元介绍,一泡、二淘、三晾、碾米、炒作、做馅、滚制……一颗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经过十几道传统工序。

炒制馅料是制作晋祠元宵的关键和灵魂。传统晋祠桂花元宵的馅料需要将核桃、芝麻、花生翻炒去皮后,再把糖稀加热化开,加入白糖、冰糖、纯天然玫瑰花酱和桂花酱翻炒,炒制完成后放入模子压实擀平,晾晒切块。

韩福元说,从炒到晾,考验的是师傅们的技术,火候不够馅料不香,炒得过了也不行,晾得太干容易碎,时间不够又不成型,从火候到晾干技术一定要恰到好处。

“将制好馅的馅料蘸少许水,放到盛有糯米粉的笸箩里让其不停地翻滚,滚一道,过一道水,再滚一道,再过一道水,经过六蘸六滚后,制作出来的元宵既瓷实又有弹性,无论煮或炸,都软糯香甜、口感独特。”韩福元介绍说,“传统元宵都是用笸箩滚制,这需要手上有功夫。虽然工序复杂又耗时,但老太原人要的就是这‘老味道’。”

作为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韩福元的手艺不仅传给了儿子们,年幼的小孙子每天在店里耳濡目染,如今“滚”起元宵来也是有模有样。

“希望把这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传承下去,把晋祠桂花元宵的品牌叫响。”韩福元说, “今年我们供货的线下超市增加到了30多家,而且还开通了线上渠道,晋祠桂花元宵卖到了北京、深圳、广州、杭州、西安等地,每天销量七八万颗。”

2017年,韩福元与晋源区制作桂花元宵的同行们协商,成立了“太原市晋源区晋祠桂花元宵研究会”,统一制作标准、统一规范流程,有规划地推广宣传等,志在把这一独具晋祠特色的饮食文化品牌叫响。

在韩福元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也加入元宵制作和创新中来。

34岁的杜鹏程就是其中一个。杜鹏程介绍,自己从2017年开始走访当地制作元宵的老人专心研制配料配方,随后注册商标、成立公司,联系代卖点……由于配方独特、真材实料个头大、分量足,其元宵一经推出便受到市民欢迎。“除了黑芝麻、五仁、豆沙等传统馅料及无糖馅料,我们今年还开发了巧克力、抹茶、香芋等钙奶系列馅料。”连日来,前来进货的商户络绎不绝,杜鹏程公司的元宵最高单日销售量达20万颗。

为打响晋祠桂花元宵这个品牌,将元宵发展成产业,在保持原有工艺的基础上,韩福元与他的徒弟一起,在保持传统技艺不变的前提下,又开发出了许多口味的元宵,以迎合年轻人的需求。“除了传统的桂花馅、芝麻馅、玫瑰馅等,我们还研发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水果馅、巧克力馅和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红糖馅、红豆馅、红枣馅、木糖醇馅等。”韩福元说。

元宵滚起来、产业火起来,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让这一传统文化成为更多人舌尖上的美味、历久弥新的记忆。

(文章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关键词: 太原 元宵蛋蛋 美好生活 桂花 笸箩 长巷 工作人员 工人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