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2022-02-10 09:15:04来源:常州日报  

本报讯(本报记者综合报道) 2月8日,市工信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激动地表示,将积极贯彻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当好企业最强后盾、最佳拍档,落实各项具体措施,更好地服务企业,助力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工信局表示,将积极响应全市产业发展大会的号召,全面落实“532”发展战略,把握“时”与“势”,突出抓好工业稳增长,筑牢经济“压舱石”,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壮大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培育3个以上规模超3000亿元的地标产业,推动全市工业规模总量早日突破2.5万亿元;加快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力争到2025年创成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培育建设30家以上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加速推进“专精特新”发展,实施梯度培育、创新提升、融通发展、要素支撑、市场开拓和服务优化等6大工程,到2025年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350家。

发改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壮大国家级智能制造装备集群。提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推动能源产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发展低碳经济;打造集成电路、机器人、工业和能源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碳复合材料、生物医药、空天信息、5G通信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重点建设合全新药研发和生产一体化基地(三期)等150个项目。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计划,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财政部门将在优化财政政策体系与深化金融服务赋能方面协同发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深度融合。在财政资金保障上,充分调用全要素政府资源,确保政策兑付无“后顾之忧”。在政策扶持体系上,形成新一轮质量最优、力度空前的产业发展整体支持政策体系。加大竞争性领域财政资金“拨改投”力度,加大对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的投资支持,并鼓励各类基金参与产业类新项目招引。在金融服务赋能上,将设立总规模超50亿元的市场化并购基金。

税务部门将进一步积极探索“政策找企”新模式,确保各项减税降费红利直达惠企;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全市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解难题,使“就近办”“线上办”“集成办”“定向办”“便捷办”成为新常态,锚定城市定位和“532”发展战略,坚决扛起新的重大使命。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表示,将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金融发展基础,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大力实施“2022金融赋能行动”,以构建“金融+”体系、提速股改上市、加速基金招引、优化金融生态、提升能力建设为主线,推动更优金融服务、更佳金融生态,为加快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奋力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注入金融势能。

市人社部门表示,将加大引才力度,加速企业紧缺人才引进,开展用人单位、猎头中介“双主体”引才行动;加大领军人才企业扶持力度,开展“龙城英才计划”创业企业资助奖励行动;实施“双创优选计划”,对领军人才优秀项目给予资助支持。实施“技能常州”行动,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持续用力,发挥企业新型学徒培养、高级技师研修班、职业技能竞赛等阵地作用,深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搭建产教融合人才服务平台,提升在常高校毕业生留常率;扩大“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普及度、影响力和覆盖面,优化政策兑付流程;组织省“双创计划”等人才项目申报评选,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市场监管局将大力实施质量发展“产业龙头领航”行动,在全市范围内打造更多质量品牌“主力军”,今年力争新培育江苏省省长质量奖1个以上,常州市市长质量奖5个以上,“江苏精品”认证6个以上。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常创业无忧。通过提升企业开办服务水平、打造证照分离“四联四减”常州品牌等行动,高质量培育市场主体,为产业发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文章来源:常州日报)

关键词: 高质量 现代产业 根基 体系 产业 本报记者 企业 全市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