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后疫情时代“马路零工”何处去?

2022-02-09 12:15:02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43岁的李明亮至今对多年前在马路边找零活的情景记忆犹新。

“早上4、5点就要到马路上去‘抢’活了。会一点技术的就举着牌子,不会技术的就拿着铁锹、扫帚蹲在路边等活,风吹雨淋是常有的事。”李明亮说,更糟心的是很多时候干完了活还拿不到钱。

这样的苦在2021年画上了句号。

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规划建成15处“零工客栈”,让打零工者有了歇脚地,给用工方吃了“定心丸”。

“‘零工客栈’的墙上有大屏幕能看用工信息,有免费的热水,中午有便宜的饭菜,刮风下雨天可以坐着休息聊天,我们心里很知足。”李明亮说,这样的变化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势头未减,后疫情时代“马路零工”们将何去何从?各地如何出妙招,破困局?就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供需对接:从乱象到有序

提起过去安徽省宿州市的西关“马路市场”,许多人的共同印象是“脏、乱、差”。

这个“马路市场”位于宿州市汴河路西端与拂晓大道交叉口,已有近10年的历史。每天早晨5点左右,这里就成了周边乡镇农闲人员的寻工聚集地。

“求职者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车辆、工具、写有求职信息的牌子摆放在路边,一天下来,烟头、垃圾满地,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还影响公共交通秩序,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宿州市就业管理中心副主任赵志说,多年来他一直高度关注零工群体,对“马路市场”引发的问题感触很深。

记者调查发现,各地的“马路市场”属自发形成的自由务工市场,其引发的乱象,成为困扰很多城市发展的难题。

“农民进城打零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产物。他们农忙时回乡,农闲时进城,穿梭于城乡之间,为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零工人员自发聚集形成的‘马路市场’,确实对城市卫生、公共交通、治安环境以及人员安全都产生了较大的隐患。”首都经贸大学劳动关系学院教授黎煦说。

“抢活”是导致“马路市场”乱象的重要因素。对此,潍坊市新世界装修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宿良瑞深有体会。“我们公司的车一开过来,一群人就围上来,车堵在马路中间,后面的车也过不去。”宿良瑞说,零工人员都想在最快的时间找到合适的工作,“抢活”就成了必备的技能。举牌子的、拿工具的,人群拥挤、交通堵塞,这成了很多城市的治理痛点。

零工群体量大、面广、来源复杂,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多年来,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解决这一痼疾的有效路径。

为从根本上解决“马路市场”问题,宿州市开始筹建劳务大市场。从选址构想到设计方案,从建设施工到投入使用,每一步都不容易。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规划、城建、交通、城管等多个部门,需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宿州市人社局负责人说,如今,宿州市已建成占地28.9亩的劳务大市场,能同时为3000人提供求职服务,成了宿州及周边地区零工求职招聘的“大本营”。劳务大市场里“随时有水喝、到点有饭吃、就业有登记、闲时有娱乐”,让零工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面对疫情带来的新挑战,如何系统性、规范化推进零工市场建设,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做好城市管理的必答题。

2021年7月3日,潍坊市政府出台《关于规范零工市场加快建设“零工客栈”的实施方案》。同年8月13日,潍坊市首家“零工客栈”在青州市投入使用。专门的服务大厅、便民超市、便民餐厅、阅读书吧、电动车平安驿站等设施,让常年风餐露宿的零工们有了归属感。

这样的成效来之不易。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这项工作被列为‘一把手’工程,国土、公安、市场监管、人社等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全力推进。”潍坊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赵伟说。

2020年以来,山东、安徽、广西、湖北、浙江、山西等多地探索建成了形式各异的“零工市场”。人社、公安、综合执法、卫生防疫、街道社区等单位联合发力,让“零工市场”通过“退路进院”,实现了缓解交通压力、减少治安隐患、改善卫生环境、保障人员安全的目标。从“占道揽工”的市场乱象到“高效有序”的规范管理,往日的城市“斑点”变成了温暖民心的“零工之家”。

权益保障:从缺失到归位

“短、平、快”,是零工市场多年存在的直接原因。

“干一天活收一天钱,见效快不受约束,时间自由很灵活,平均日工资还高,这些都是打零工的好处。”已经在零工市场摸爬滚打20年的朱梅花说,相比进工厂“打卡”上班,很多人更愿意选择打零工。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零工的年龄集中在40到60岁之间,文化程度偏低,家里普遍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

雇佣时间和劳动量不固定、无规律,给零工们带来自由、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导致权益保障的缺失。

46岁的刘建松是工友们心中值得信赖的包工头。最多时,他带过20多人的团队。

“时间长了,大家都了解了,不同工种的人就凑成一个团队,这样好接活。”刘建松说,这么多年他遇到“压账”的情况很多,有的老板找各种理由不给钱、少给钱。“我们最怕的还是受伤,权益没有保障,维权特别难。”

不只是零工们,企业的权益也经常受损。

宁波市撒拉弗服饰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朱东升说,在“零工市场”建成之前,招人特别难,通过“马路市场”找到的工人,经常会爽约。

“比如,我们谈好了5个人,实际到厂的可能就2、3个人,还有很多做了两三天就不来了,我们还需要重新再找人,时间成本很高,也影响生产进度。”朱东升说。

多年来,由于“马路市场”监管缺失,求职者和雇主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用工双方缺乏有效对接机制,易产生权益纠纷。同时,用工双方信息错位,导致“招工难”与“找工难”并存。

这样的困境,在疫情暴发后更显突出。疫情引发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很多企业短期内订单量激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存在“短、小、频、急”的招工需求,但因规模小、知名度低,缺少招工渠道,难以快速招聘到零工。

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在丹西街道白石商业广场建成了实体零工市场,这也是宁波市首个零工市场。

“这个地区为我县经济开发区与白石村的城乡接合部,有近500家工业和商贸企业,居住着近5万名外来人口,属城区最大的农民工集聚地,就业供需旺盛。疫情发生后,随着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动,有效保障用工双方权益就显得格外紧迫。”象山县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丁敏说。

据了解,象山县零工市场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同步服务的方式为务工人员提供社保咨办、就业培训,为企业提供职业发布、就业对接、求职信息,形成了“零工一站式服务中心”模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象山县零工市场探索用工从“用人主体+员工”变成“官方平台+员工”的新路径,每年为所有务工人员提供30万元以内的人身意外损害保险,保障务工人员的权益,降低用工风险。

人社局“买单”,“流动式”保险,这样的创新,引来热情点赞。

“有了零工市场,我们再也不用在马路上到处找、到处问,心里特别踏实。”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的惠玉兰说,打零工10多年来,一直有“飘着”的感觉,现在通过零工市场,不仅能随时找到工作,还能参加技能培训,成为“拿证上岗”一族。

山西联众人力资源公司董事长丁兴国介绍,运城市零工市场运营以来,先后采集零工求职信息6000余条,举办了16场现场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促成就业5000余人。

“作为市场的运营方,我们提供零工对接、劳务输出、保障维权等服务,让零工有尊严地找活干、能挣钱,为劳动者营造良好的综合就业服务平台和权益保障体系。”丁兴国说。

立体式的权益保障,不仅让零工们暖了心,也让企业用工很放心。

“潍坊市奎文区人社部门还为‘零工客栈’设计了小程序,为零工和用工者提供即时自动生成劳务合同、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周到服务,让我们用工双方合法权益保障有载体。”潍坊新世界装修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宿良瑞说,从“零工客栈”找的零工,守时、干活认真,质量都很高。

政府部门建设的零工市场,不仅为用工双方搭建起供需对接的服务平台,更形成了权益保障的安全网。

服务监管:从粗放到精准

作为广西崇左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农佳良还记得疫情发生后企业招不到人、零工找不到活的焦灼。

崇左市是农业大市,甘蔗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糖业、木业是支柱产业。疫情爆发后,原本的跨境劳务协作停下了脚步,企业“用工荒”凸显,零工们找不到工作。

“因为疫情防控严格,原来的‘马路市场’禁止人员聚集,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导致用工双方对接失衡错位。”农佳良说。

最难的时候,农佳良带着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直接走到园区里、走到工厂门口、走到零工身边。

2021年3月起,他们在中泰崇左产业园设立流动招工“小帐篷”服务站,配备一部流动免费接送专车,“面对面”招工、“点对点”送人到企业就业。

2021年7月,崇左市在中泰崇左产业园挂牌成立零工超市,为园区企业和零工提供“点对点”服务。随后,崇左市陆续在县城、易地安置点、重点集镇等地建成零工超市20个,累计服务企业500多家、求职人员6276人,解决企业用工及帮助劳动者就业2857人。

2021年10月5日,农何迪通过中泰崇左产业园零工超市成功入职一家食品加工厂。几个月下来,他已经对分包、包装、起运等各个环节都熟悉了。2022年1月,农何迪拿到了近5000元的工资。

“疫情刚发生的时候,我和老乡每天都到产业园区里转,挨家厂子去问,有的是大门紧闭,有的是保安不让进,往往转了几天一个活也找不到。”农何迪说,在他最着急的时候,零工超市的工作人员为他介绍了好几份工作,并通过专车“点对点”地送到工厂里去参观、面试,直到他找到了满意的岗位。

农佳良坦言,后疫情时代,灵活就业服务方式需要及时转变。

“特别是对零工、中小微企业这些特殊的群体,要从坐在办公室里被动服务转变为走到一线基层主动服务,真正走到人群中。”农佳良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零工群体大多乐于从事工资每日结算的工作,对登记身份信息或按月结算工资的工作较为排斥。从用工时间看,一般为1-3天临时性短工,也有订单旺季阶段性用工。

“青岛的零工招工单位服务型企业岗位占46%,制造类企业岗位占33%,家庭用工等占31%。我们针对用工双方实际需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采取精准的服务措施。”青岛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处长高杰说。

2021年3月2日,青岛市株洲路灵活务工市场投入使用。市场每天凌晨4点开门,便于招工车辆、求职者早早进入院内洽谈业务,用工高峰期每天进入市场的车辆能够达到500辆左右,进入市场的务工者上万人。

“我们这个务工市场是崂山区中韩街道的一个公益性民生项目,通过建设线下线上双结合的方式,让用工双方实现高效对接。作为务工市场的管理方,我们用心用情做好服务,每天维持秩序的保安人员就有40余人。”青岛皇甲卫士保安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辛文锋认为,管理好务工市场队伍建设是根本,制度管理是保证,人性化、贴心的服务是关键,硬件建设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保障。

精、细、快,是目前零工市场服务的基本要求。

“这里找活特别方便啊,24小时的热水,米饭免费,10元钱两荤两素,还免费给我们开技能培训班,我现在考到电工证,一些巧活咱也能做了。”52岁的电工吴师傅对宿州市劳务大市场赞不绝口。

苏州越吴集团宿州虞越人力资源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晓飞说,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取得宿州劳务大市场运营管理权后,公司组建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保安保洁团队,24小时值班制度,保障服务不掉线。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很多地方把“服”字放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首位,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零工市场真正发挥作用。

“2021年订单比2020年增加了40%,因为服装的款式多、变化快,面料、工序的差异导致临时用工需求量非常大。”宁波市撒拉弗服饰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朱东升说,通过“零工市场”招到的零工,效率非常高,为企业解决了难题。

2021年,崇左市中泰越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与村级“劳务经纪人”、就业带头人合作,将零工市场的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村庄。

“我们把服务端前移,把零工超市办到企业厂门、办到脱贫户家门、办到街道社区,从解决用工问题到落实政策问题等人社服务‘打包通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崇左市中泰越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旭宝说。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关键词: 马路零工 疫情 时代 李明亮 技术 马路边 记忆犹新 马路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