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宅家经济迎来红利期 催生电商新增长极

2020-12-07 14:32:20来源:北京商报  

2020年,宅家经济迎来红利期,但依赖于人力服务的特点,生活性服务业经历了资本的冷落与追捧。在此期间,行业企业不断加强内修。也因此,垂直平台的声音越来越少,更多资源涌向综合类平台,头部平台优势凸显。在经历疫情之后,线上消费习惯逐渐养成,企业拓展全渠道业务发展,实体企业也弥补线上渠道。北京多年大力扶持生活服务业的背后,也在呼唤标准化规范的“绑定”。

现状

1、资源聚集

在疫情逐渐受到有效控制背景下,非刚需的生活性服务业领域仍传来“好消息”。

今年9月,58到家连续发布两则消息,先是58到家品牌升级,更名为天鹅到家;再者是天鹅到家获得红杉资本领投的最新一轮融资,于今年2月便已到账。天鹅到家也将在更名的同时,开始新一轮的品牌营销。有业内人士对此解读为其在为品牌上市作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型电商平台向生活服务拓展时,也有流量加持。今年“双11”期间,服务类订单增长明显。11月4日数据显示,“京东服务+”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33%。其中,衣物洗护订单较今年“6·18”增长近6倍,家电清洗订单同比增长224%,手机维修订单同比增长136%。“双11”当日,苏宁易购生活服务平台苏宁帮客的家电清洗服务订单同比增长269%,家政保洁服务订单同比大涨1325%,家电维修服务订单同比增长64%,卫浴类安装服务订单同比增长295%,智能锁、智能晾衣架等智能家居服务订单同比增长1574%,中央集成服务订单同比增长88%。

58同城去年开设的到家精选平台,在“双11”当天订单量是日常均值的5倍,并获得较多的新客流量。

2.触网不足

线上消费习惯养成,生活性服务业的线上渗透率仍待补足。根据极光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渗透率近一年增长2.1%,用户时长在2020年4月达到波峰后小幅回落。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用户规模及用户时长有较明显的波动;整体来看,本地生活服务行业近一年的用户规模呈增长态势,在2020年6月末渗透率达20.1%,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而行业用户时长在二季度初达到波峰后有小幅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电商巨头争相布局的领域,这也印证了市场供给短板即蓝海的事实。京东服务+、京东到家、国美管家、苏宁帮客、口碑饿了么、美团点评等服务类平台均已上线多年,但市场仍待开发。

到家业务占本地生活服务中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尤其是 2017 年之后,占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渗透率已经从20%左右提升至40%。这其中,外卖送餐服务占据重头,家政服务等线上规模仍在培育中。

58同城副总裁李子健表示,家政服务市场仍待培养,并逐渐养成用户的消费习惯,希望以后保洁、搬家等家政服务成为继服装、3C等品类后消费者购物车中会优先考虑的商品。

3.平台化

某种程度上,生活服务业的“收编”比“无中生有”要稍显容易一些。UU跑腿从单一即时配送平台增加“UU帮帮”业务,增加代办服务等。有一位维修行业从业者表示,消费者对生活服务的诉求是,“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在没有需要时,企业不要对用户生活进行打扰”。这让平台模式独具优势。

如今的消费环境催化了生活服务配送到家的更多相关业务。人们被鼓励宅在家里,就有吃饭需求,就有买菜需求,这些都是生活刚需,减少人员流动对于他们的购物行为带来很大局限。

由此,很多消费者在疫情隔离期间接触了更多生活服务电商平台。京东到家、美团等平台担起送货到家的任务,撑起居民基本生活和消费服务。据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月23日至3月30日期间,武汉的美团外卖骑手共送出超400万的订单。跑单量最多的骑手配送了超3500单,平均一天服务53个顾客。

此外,58同城到家尝试精选与企业、实体店合作,让门店的承单量不断增加,服务者在到家过程中付出的时间成本降低。

趋势

1.品牌化

生活性服务企业的品牌力,已成为消费者“掏腰包”的重要考量。

目前,58同城到家精选平台拥有超过1万家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对外的注册名称前,会有到家精选的前缀。当家政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时,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口口相传,输出品牌。

北京市在不断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化,拉动消费水平稳增长。2020年,北京市将建设提升1000个左右基本便民商业网点;新增10条左右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和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累计达到20条左右。推进社区商业生活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便民网点增加早餐、简餐主食制售等便民服务。

迎合消费升级,北京市升级范围不再局限于菜市场、便利店、早餐店等,还增加街区、生活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综合体,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社区生活服务品质,增强百姓获得感。

以素有“城市生活供给的毛细血管”之称的便利店为例,便利蜂品牌在北京有630家便利店,今年5月公开数据显示,该品牌在北京有500余家门店,2020年在京新开数量或超百家。去年10月,便利蜂曾提出“未来三年开店1万家”的计划。

2.电商化

2020年受疫情影响,生活服务行业迎来洗牌期,但随着各大平台对本地生活业务“新基建”的加码,洗牌的背后是更大的商机。

我国生活服务电商用户构成中,千禧一代消费能力崛起,且消费意愿更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在生活服务电商用户中的份额占比达到70%左右,且其消费额增速远高于其他用户,是我国生活服务电商市场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千禧一代对服务的品质化、创新化、个性化要求较高,我国生活服务电商平台需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美团发布的《2020年中国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提到,服务业已成中国经济第一大产业。其中,生活服务业是中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技术与生活服务业走向深度融合,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业态持续迭代,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

随着电商在我国生活服务市场中的渗透率持续提升,预计我国生活服务电商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20年或将达到2.8万亿元以上,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服务业提供的服务必须是供给和需求同步,疫情对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将是很大机会。

3.规范化

高频次消费、高地推门槛、高密度配送体系,决定了本地生活业务是一个市场规模接近电商、竞争壁垒甚至比电商还要高的赛道。

一直以来,北京重金扶植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今年3月,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关于申报2020年度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项目的通知》提到,对营业执照取得日期在2019年1月1日(含)以后的新建连锁直营便民商业网点(设施)、单个社区彩电、单个便民早餐网点、单个便利店、理发、快递分拣中心,以及单个家政、洗染、便民维修网点,每组智能快件箱给予不同金额的补助金。北京市借政策扶植,支持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复工复产、稳定经营,提高社区商业发展水平和生活必需品保障能力,满足市民多样性、便利性生活需求。

扶持的背后,更需要标准化规范的“绑定”。消费需求趋于多样化,意味着服务市场需要细分,这要求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提升,以及服务内容也将更加专一。规范提升依然是恒定不变的发展主旋律。生活性服务业企业也应建立“黑名单”体系,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公示服务质量评价规则,提供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内容。

关键词: 宅家经济 电商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