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聚焦深港合作,深圳国际科教城建设再落一子

2023-07-10 10:44:38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金萍深圳报道

深圳科教资源迎来新活水。


(资料图片)

近日,深圳市出台《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根据文件,位于龙岗中部核心区域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在未来三年将聚焦深港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发展,建设成为一个智慧、创新、活力和开放的片区,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平台、深港科教产研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这是继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建设后,深圳再次从市级层面布局科教城建设。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将成为深圳龙岗区吸引国际化创新流、产业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载体入口”。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东部区域(龙岗、坪山、大鹏)管理中心总经理冯艳虹表示,她在今年深圳市两会期间作为主要提案人,积极呼吁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规划早日出台。

“不过,在科研人员流动、科研设备流通、科研项目落地等方面仍需通过机制创新为科教城发展助力”,她说。

打造深港的科技合作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行动方案》是继2022年广东省政府提出“高水平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后,深圳从市级层面进一步明确该科教城建设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

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规划和光明科学城相比,聚焦深港合作是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最大特色。《行动方案》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打造深港科技合作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香港高校为桥梁加速国际高端创新要素集聚。

为此,在《行动方案》中的五大目标中,有多项任务涉及深港合作,包括提出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标准建设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支持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提出建设现代建筑产业集群,强化与香港理工大学、在港知名建筑企业等深化合作,推进深港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和服务平台等。

值得关注的是,为打通人才跨境发展瓶颈,《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深港两地“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对接香港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优化公共服务配套供给,先后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高中和深圳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等。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地处深圳东部龙岗区。据了解,在深港合作方面,辖区已经在创新、产业、空间等方面积累一定优势,为下一步的深港产业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科创载体方面,片区拥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等科教资源。在产业基础方面,深圳龙岗区连续5年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拥有港资企业5968家,区内具备优势的半导体、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核心产业,与香港科技园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生物医学等重点发展方向高度吻合,充分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承接香港科技科研成果产业化赋能。在产业空间方面,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潜力用地和产业用地超过2.2平方公里,到“十四五”末可提供377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具备承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科研平台机构以及先进产业项目的空间潜力。

对此,冯艳虹表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作为深港合作特色鲜明的科教城,因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这一国际一流大学作为桥梁和枢纽,将能为深圳带来国际化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提升深圳的国际化视野,从而丰富深圳国际化城市的内涵。同时,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具备的深港科教合作基础,将成为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平台;再有,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具备空间发展优势,具备条件成为深圳与香港开展科教产研深度合作的重要承载区、深港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机制创新仍是科教城建设重点方向

打通跨境科研人员、资金、科研设备、科研物资等科研要素流动是建设大运科学城建设的关键,结合《行动方案》具体内容来看,大运深港科教城仍需通过机制创新为科教城注入发展活力。

比如在港人在深创业、就业创新方面,港人的税收、社保与深圳现行机制如何更好对接融合;在香港科研机构或高校的科研设备通关方面,是否可以探索机制创新性解决设备通关流转速度慢等问题;在深港科技合作重大项目布局方面,相比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深港合作是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最大优势,可否将深圳市深港合作项目重点布局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中,将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打造成聚焦深港合作的科教城。

对此,冯艳虹建议“从政策创新、集聚发展、共建载体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大运深港科创城建设”。

在政策创新方面,建议深圳市支持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参照南沙、前海、河套等区域做法,在港人税收、科研生产设备通关等特定领域开展政策创新,如对科研教育用途的设备和物资流动,设立深港海关白名单和专门通道,增加网上申报系统,做到人员出发前网上简要申报,抵达海关便捷通关。

在集聚发展方面,建议深圳市集全市之力打造深港合作品牌区域。建议深圳市商务、工信、科创等部门给予项目布局倾斜,将拟引入或拟落地的深港科技产业合作重大平台项目布局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片区。

在共建载体方面,建议深圳市主导建设一批由深港双方共商共建共享的科技产业园区,主动承接香港及河套、前海等外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立与香港接轨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