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起步虽晚,但能后来居上?小米ToB事业部正式成立

2022-05-06 10:34:37来源:雷科技   

提到OPPO、vivo、荣耀厂商,我们印象较深的产品通常都是手机,提到华为时,除了手机我们还会想到5G基站、通信业务,而提到小米呢,估计有不少人会想到小米杂货铺(小米商城)中的IoT产品。

事实上,除了为大众所熟知的产品,小米还有一项业务正在飞速发展,那就是面向企业的To B业务。尽管没多少人了解,小米入局时间也不长,但小米To B业务副总裁白鹏已透露,预计明年该业务营收可达100亿元。

许多专职做To B业务的企业,年营收都不到百亿元,小米一个后来者,居然敢放如此大话,说明不但对市场有信心,对自己的实力也有信心。

小米起步虽晚,但能后来居上?

2021年1月1日,小米集团To B事业部正式成立。9个半月后,小米集团召开首届企业服务峰会,To B业务副总裁白鹏表示,小米To B业务分为两大部分,即定制终端、智能生态,预估2021年营收可达20亿元。

2021年9个月时间,小米To B业务实现了15个城市覆盖,定制终端销量超100万台。目前小米知名的To B产品有百英寸超大屏电视、企业级路由器等。未来小米To B产品仍会以手机、电视、音箱、平板等终端产品为主,建设完善的住宅、酒店、公寓、办公、养老五大行业通用解决方案。

与同为手机、To B业务两手抓的企业华为相比,小米To B业务还很稚嫩,但小米不需要着急,毕竟是个后来者,进军To B业务的第一年,就能取得20亿元营收已经不少了,而且小米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

提到小米的品牌印象标签,那当然少不了“性价比”这个词汇。尽管今天的小米手机开始冲击高端,将性价比交由Redmi去做,可小米产品仍然难以摆脱性价比形象。在做To B业务时,小米的产品延续了固有的性价比理念。

就拿小米刚发布的电子水牌(广告机)来说,其他同级别产品,售价基本都在5000元左右,其中部分还仅为1080P分辨率,小米电子水牌支持4K分辨率,却仅售3999元。更不用说小米电子水牌可以关联小米手机,通过App就能轻松控制,比其他同类产品用起来更方便。对比之下,小米To B产品也凸显出了不低的性价比。

小米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先行者要自己尝试水深不深,前期需要付出的成本较高,小米这种后来者可能短期内难以赶到前面,但有那么多前车之鉴,小米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少付出一些成本,能够让利给合作企业,更容易获得企业合作。

To B业务,前景无限?

To B业务的优势在于长久稳定,用户粘性极高。小米与一家企业达成了合作,那么它们之间的合作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这家企业需要新的To B产品,一般也会优先考虑合作商。或许利润不是很高,但这种稳定性却可以保证,企业的其他业务受到冲击时,不会伤及根本。

另外,To C业务非常容易受到头部化企业影响,用户极易向头部企业流失,如手机、社区团购等领域,一旦市场固化,小品牌就很难再翻身。To B业务集中度低,只要能与几个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未来就不担心业务会做不下去,有足够长的时间安稳发展。

国内互联网或科技巨头,几乎都有入局做To B业务的想法,其中广为人知的品牌就是华为。华为公司营收由To C业务、To B业务、运营商业务共同构成,虽说现在To C业务占营收大头,但另外两个业务每年也能为华为带去上千亿营收。

近几年华为受到了不少针对,2021年财报披露To C业务营收近乎腰斩,好在运营商业务能保持稳定,营收接近3000亿元,To B业务则给华为带去了不少惊喜,营收上涨至1024亿元。去年我们频频看到华为在To B业务的身影,而且已经开始向工业领域发展,推出了适用于挖矿的矿鸿系统。

不管其他业务受到多大冲击,华为都可以依靠To B业务撑下去,并且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

To C业务营收是高,但稳定性不足,一旦产品失去竞争力,消费者就可能大规模流失。看看小米,一度进入国内手机销量前三,如今却跌至第五。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有了更加稳定的To B业务做基础,就可无惧风浪侵袭。

小米做To B,不能忽视这些挑战

企业经营的业务越多,稳定性就会越高,可是如果不考虑自身情况,盲目扩张业务,那么下场就会像乐视一样,资金链断裂,公司近乎崩溃。

小米最近几年动作很大,重启平板业务、多款PC连发、智能家居新品不断,最重要的还是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小米汽车。在官宣进军汽车行业初期,小米表示首批投入100亿元研发经费,未来五年再投入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5亿元)研发经费。

实体企业利润率一般不会高,2021年小米集团2021年营收高达3283亿元,但净利润却只有220亿元,而且To C业务营收和利润增长有限。每年造车所需的费用,大概相当于小米集团一半的净利润,对于小米来说,压力不可谓不大。

虽说To B业务稳定,但想要胜过竞标对手,被企业看中,产品肯定也要有过人之处,大量研发投入少不了。可小米又要走性价比路线,产品利润太低,如果步子迈得太大,很可能出现问题。

还好,应对这种情况,小米有不少经验。当初在智能家居布局时,小米就意识到以自己的能力,想要吃下整个市场不现实,所以选择了合作共赢的方案。小米不但自己做智能家居,还把小米商城这个平台提供给其他企业,于是不少名声不显的企业加入了小米智能生态。

有小米对质量把关,消费者在小米商城购买产品时,就会稍微放心一些。凭借这一优势,小米迅速领先其他企业,把小米商城做成了“小米杂货铺”。

小米To B产品同样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案,通过与其他生产厂商合作的方式,降低自己的研发投入,先把品牌和名声做起来,至于前期利润可能不高,那倒不是太重要。只要把品牌做起来,把名声打响了,那就相当于有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不怕以后赚不到钱。

现在小米的To B业务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时间成长,以小米的整合能力和品牌知名度,应该不需要太长时间,就可以取得不菲的成果。按照小米To B业务面向的场景来看,发展空间非常大,2023年实现百亿年营收不是难事,未来可能会取得更高的成绩。

如果小米真的取得了成功,有可能会带动更多手机企业成立To B事业部,入局另一个领域。众多企业加入,有可能会带动To B产品卷起来,价格下降。

关键词: 小米杂货铺 业务营收 企业合作 运营商业务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