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寻味中华 | 文博)走进柳州白莲洞,探万年前古人类“嗦螺”遗迹

2023-08-29 09:31:44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柳州8月29日电题:走进柳州白莲洞,探万年前古人类“嗦螺”遗迹


(相关资料图)

作者刘俊聪韦国政

在广西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库房内,文物管理员梁媚连日来一直在用毛刷清洗螺蛳壳化石,这些螺蛳壳化石距今已有两万六千年的历史。“在库房内保存的所有白莲洞出土物件中,要数螺蛳壳的数量最多,可以想象白莲洞人是十足的‘嗦螺’爱好者。”梁媚说。

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的洞穴遗址。经考古发掘,在此出土了石器、骨针、人牙化石、动物化石等史前物件。

“白莲洞文化层堆积连续完整,厚达3米,详细记录了距今三万七千年至七千年的文化信息,堪称一本‘地书’,这在中国范围内都是少见的。”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副馆长李捷介绍说。

有趣的是,这本“地书”实质上是古人类的生活垃圾堆放区。“与现代人一样,古人类也会注重垃圾处理。”李捷告诉记者,古人狩猎食用后,会将各种食物骨骼和残渣统一堆放在某处角落,从而形成连续不断的堆积层。

千万年来,白莲洞人都未曾变更生活垃圾堆放区,通过这本“地书”,科学家可以详细了解古人类的饮食构成。“出土的动物化石告诉我们,白莲洞人会以熊猫、金丝猴、竹鼠等动物为食,随着智慧的进步和新工具的使用,古人类也在不断探索和丰富饮食链。”李捷说。

大量的螺蛳壳化石出现于白莲洞考古现场的西三层,这一堆积层距今已有两万六千年的历史。出土的螺蛳壳个头较大,其尾部均有被砍砸工具敲掉的痕迹。

“柳州气候优良,雨水充沛,是螺蛳生长的理想之地。两万六千年前,白莲洞人或许是偶然发现这种食物,将它们敲掉尾部后食用。”李捷分析道。

而这一“嗦”让古人们“欲罢不能”。走出山洞生活后,他们将这种高蛋白食物带到了平原。在距今两万一千年至七千年,地势较为平缓的柳州鲤鱼嘴遗址,同样发现了一些螺蛳壳化石。

当时正处于大理冰期(中国第四纪冰期之一)的末期阶段,干冷恶劣的气候对当时的古人类生存有极大影响。“由于捕捞螺蛳相较于捕鱼和狩猎要简单得多,螺蛳被古人类作为高蛋白‘小零食’长期保留下来,帮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存活。”李捷说。

除广西柳州外,中国亦有其它古代遗址发现大量螺蛳壳化石,进一步证明螺蛳是古人青睐的佳味。在陶器出现后,这种容器也成为古人烹饪螺蛳的最佳“拍档”。

位于广西桂林市的甑皮岩遗址,是目前中国万年陶器发现数量最多、最丰富的史前遗址,陶器年代可追溯至距今一万两千年至七千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傅宪国此前表示,在甑皮岩遗址的考古挖掘中,陶器与大量螺蛳壳堆积的出现时间基本同时或略晚。陶器的出现很可能与古人类采集螺蛳、蚌作为烹饪食物相关。有专家认为,螺蛳生吃难以下咽,古人类将其装入陶器煮制,才能得到更美味的螺肉。

如今,中国民众对于螺蛳的喜爱未曾改变,其烹饪方式相较“老祖宗”也更为丰富多样。在岭南地区,民众多将螺蛳与香料熬煮,用牙签挑出食用的螺蛳肉鲜美十足。

在广西柳州,螺蛳粉因其鲜、香、酸、辣、爽等独特风味而成为“网红小吃”,以螺蛳为食材的螺蛳鸭脚煲、炒螺蛳、煮螺蛳等美味也吸引天南海北的食客寻味而来。中国民众好吃螺蛳的习惯,似乎从两万六千年前就已“注定”。(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