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复旦中山医院携手华大开展研究 为食管癌提供治疗新策略

2023-07-30 06:27:43来源:深圳商报  


【资料图】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华大联合中心、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基于新辅助免疫单药治疗方案,整合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TCR测序及多重免疫荧光等技术,解析疗效差异人群的细胞和分子组学特征,提出有助于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参考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该研究为食管鳞癌的治疗新策略提供了依据,为食管鳞癌患者的精准免疫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食管癌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常为局部晚期,目前临床标准治疗方式为新辅助放化疗或化疗后联合手术。然而,因治疗效果不佳导致的局部复发等弊端,限制了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探索食管癌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仍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为了探索新辅助免疫单药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次研究团队设计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单中心、单臂、非随机1b期临床试验。

研究入组3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接受阿得贝利单抗(anti-PD-L1)新辅助治疗后进行手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的基础上观测病理完全缓解率和总生存期。同时,研究采集了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组织和血液样本,通过比较治疗敏感差异人群的不同分子特征,探讨治疗响应和耐药的潜在机制,解析了治疗诱导肿瘤微环境的T细胞动态变化。

通过对比已有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的新辅助单药治疗方案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显著延长患者2年总生存期和无疾病复发生存期。在安全性评估中,本研究未发现重度毒副反应,24%病人达到主要病理学缓解,即肿瘤退缩率达90%以上,病人2年总生存率为92%,2年无疾病复发生存率为100%,各项评估均明显优于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

为深入探究免疫治疗作用的关键因素,研究人员将响应组患者治疗前的瘤内T细胞,分为效应型T细胞和衰竭型T细胞。结果发现,前者在治疗后发生了显著克隆扩增,发挥抗肿瘤免疫杀伤效应,其中高亲和性T细胞所识别的肿瘤新抗原,大部分被免疫清除;相反,后者则发生了克隆衰减,复制能力减弱。效应型T细胞和衰竭型T细胞的“此消彼长”,反映了在免疫治疗干预下,肿瘤内部T细胞克隆替换的动力学特征,也进一步表明了响应组瘤内T细胞具有更好的肿瘤新抗原识别和免疫杀伤激活能力。

该研究是目前全球首个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免疫单药1b期临床研究,围绕药物作用探索了疗效差异人群的细胞和分子组学特征,提出了有助于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组学标志物和分层策略,并在多个不同癌症免疫治疗队列中得到了验证,为不同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方向。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