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全球最资讯丨大湾区科技创新,企业“挑大梁”

2023-07-06 11:34:13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吕楠芳

今年年初,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新”的题中之义,自然涵盖创新广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提到,要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

可以说,这是一次战略与战术层面的蓝图谋划。

近几年间,国家陆续在政策举措方面推动向装配式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装备引导,并提出支持建筑业科研、推动新技术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等方向

战略上,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切换经济发展动力,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选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四年以来,创新布局逐渐成形:构建了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以港深莞、广佛、澳珠为极点,其他城市协同支撑的“两廊三极多节点”创新格局,珠三角、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逐步成势。广州科学城、广州南沙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佛山三龙湾科技城、佛山季华实验室(广东省首批4家实验室之一)、光明科学城等串珠成链,挺起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中轴脊梁”。

正是在这样的格局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如今已拥有5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分布着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超过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0所QS世界排名前500的高校,逾200位院士定居粤港澳大湾区展开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专利授权量2021年超78万件,年增长率高达40%……大湾区的科创成果也外溢到国内其他城市,更好发挥了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角色。

战术上,意见要求,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一是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完善基础研究稳定多元投入机制。

“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的典型代表,非佛山莫属。

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对于市场需求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所以,佛山不遗余力地加大科技攻关。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取得的多项成果迅速落地,质子交换膜技术应用于北京冬奥会期间的氢能大巴;以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为代表的校地合作机构密集落地佛山,搭建了技术转换平台;美的空调深耕低碳化领域,布局下一代制冷技术。碧桂园则在智慧建造和建筑机器人新技术方向加码,研发智能工厂机器人谷以及芯片,如今已有2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超65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2100台次。

其实,以需求刺激科技发展,是制造业的必然,也是佛山甚至广东的优势。有了制造业的需求,自然就有了应用基础研究的广阔舞台,也有了无数企业打造创新体系的动力。

目前,广东市场主体已突破1600万,佛山市场主体也超过了130万。围绕佛山经济发展、围绕这些市场主体的创新建设,佛山一边以“数改智转”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一边以“招育并举”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这在规划上早有迹可循:佛山“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产业格局中,“中部强核”强调的就是创新。

在中部创新高地的企业,也不负所望。佛山高新区2022年有20家企业上榜科技部“创新积分500”企业名单。例如,入选初创期创新积分企业的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针对建筑机器人八大核心模块实现了全覆盖自主研发,其中导航、视觉、多机调度等技术填补了建筑机器人领域的空白,递交专利有效申请超3000项,其中获授权发明专利超1000项。

在建筑建造装备领域,机器人成为亮点之一

科技创新的力量也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据悉,博智林不同建筑机器人的使用可减少10%-50%的人工成本,平均可降低20%左右。6月19日-21日在中国住博会上亮相的测量机器人用3D点云技术提升数据精准度,一分多钟就能完成房间数据收集,给后续打磨提供热力图指引;智能划线机器人全自动高效划线,划线精度±3mm以内,约为传统4-6人划线班组的3.5倍;地砖铺贴机器人十几秒就完成了一块砖的铺贴,施工效率约为传统人工的6倍;地坪漆涂敷机器人最大辊涂范围可延展至3.8米宽,大幅度减轻工人作业强度。

这还只是佛山制造转向智造的缩影。根据《佛山市科学技术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了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创新体系及自主创新能力四个细化目标。

不难看出,想要实现这样的规划目标,需要不断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

——创新资源,关键在人、关键在企业。企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性微观主体,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构成主体。相比高校、政府、社会大众等创新主体,企业具有离市场最近,对市场需求反应最灵敏、场景痛点把握最全面,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的愿望最强烈,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机制最灵活等突出优势。例如,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2021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31.1万亿元,同比增长6.45%,但整体存在大而不优的问题。此外,根据数据,我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已高达42.3岁,为历史新高,而年轻人“搬砖”意愿逐渐减弱。这对传统行业特别是建筑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博智林的建筑机器人在五年前就已看到这个痛点和发展潜力,研发出各类机器人“工友”,对推进智能建造、提升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出现在多种应用场景:佛山顺德凤桐花园是全国7个项目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的项目之一,也是博智林建筑机器人首个商业应用项目;4款博智林建筑机器人还在广州白云站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是全国首批试用智能化建造机器人的铁路站房建设项目。

——创新成本,需要投入、需要减低。今年3月,佛山就召开全市企业家大会,发布《关于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行动方案》,真金白银力挺制造业发展,也进一步从财税、政策等方面支持企业牵头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平台建设。从企业方面来说,加大对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投入,也是重中之重。

——创新发展,要靠龙头、要靠领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政府要进一步支持像博智林这样的领军企业,以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应用拓展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赋能佛山以至大湾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步伐。企业自身也要不断培养领军人物和科技人才,用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来用好人才资源,同时,将科技更好地进行落地转化。

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必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这些成果也会惠及大湾区近亿人口,正如意见提到的,到2027年,广东高质量发展将实现新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将显著改善。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