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环球速看料】“双谷同创”共享资源 安徽提速晋级之路

2022-09-08 20:38:50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第十届中国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在北京圆满落幕,合肥组织23家本土重点服贸企业参会参展,精选讯飞翻译机4.0、空中成像车载精灵等26件“合肥造”服务展品亮相现场。

在9月1日的安徽主题日活动上,“中国声谷”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得到专题推介。下一步,中国声谷将如何发展?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近期印发的《关于坚持高质量发展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中,安徽提出实施中国(合肥)声谷与中国(武汉)光谷“双谷同创”工程。


(资料图片)

“‘双谷’代表未来中国在信息通讯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在信息和智能科技时代,二者的发展必然互有交叠和互为支持,合肥与武汉以及两大城市经济圈之间在人员交往、产业互补、资源共享方面将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由于安徽声谷起步晚,仍处于高速成长期,在推进‘双谷同创’工程中,应尽快找好语音技术的深化应用与信息消费的快速提升之间的衔接点,与武汉光谷产生积极的双向互动。”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安徽社科院城乡经济所所长孔令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双谷同创”对安徽和湖北都有重要意义。安徽在推进“双谷同创”时要学习湖北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经验。

“双谷同创”共享资源

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坚持高质量发展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到2025年,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板块和东中部地区协同发展的战略枢纽。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9%左右。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安徽在科创发展方面成绩斐然,据8月召开的“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2021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由10年前的第15位上升至第8位,连续十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实施方案》提出,突出创新引领,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实施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积极发展未来产业、数字经济,推动“双招双引”,建设30个左右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争取更多基地创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合肥智能语音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中国(合肥)声谷与中国(武汉)光谷“双谷同创”工程。

据悉,截至2021年底,中国声谷入驻企业总数达1423家,实现关联带动产值1378.6亿元,连续五年产值、企业增长率超30%。据中国光谷微信公众号,中国光谷已是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更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面板研发生产基地。光电器件占全国市场份额60%,激光设备占全国市场50%,光纤光缆占全球市场25%,已形成涵盖上游光纤光缆、中游光器件及光模块、下游光系统设备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自主可控。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武汉光谷与合肥声谷在发展历程上一先一后,发展规模上光谷比声谷要大得多,在产业配套上,光谷也更趋成熟。“‘双谷’代表未来中国在信息通讯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在信息和智能科技时代,二者的发展必然互有交叠和互为支持,合肥与武汉以及两大城市经济圈之间在人员交往、产业互补、资源共享方面将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由于安徽声谷起步晚,仍处于高速成长期,在推进‘双谷同创’工程中,应尽快找好语音技术的深化应用与信息消费的快速提升之间的衔接点,与武汉光谷产生积极的双向互动。”

“安徽提出建设合肥智能语音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中国(合肥)声谷与中国(武汉)光谷‘双谷同创’工程,是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研究和产业资源,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互补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安徽和湖北都有重要意义。安徽在推进‘双谷同创’时要学习湖北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经验。”安徽社科院城乡经济所所长孔令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与沪苏浙建立密切产业链合作

在制造业方面,《实施方案》指出积极承接制造业转移,打造皖江智造走廊,构建产业承接空间新格局,加强与沪苏浙先发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世界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对接,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新平台,重点承接产业链关键环节,吸引国内外资本和新兴产业布局。创新园区建设运营方式,建立跨区域制造业转移利益分享机制和经济统计分成制度。

安徽一直在为成为制造业强省“铺路”。据安徽省财政厅,2021年,安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晋级第一方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7位。同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1)》发布,安徽首次入围全国制造业十强省份。

截至2021年底,安徽累计培育了3218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其中77%是高新技术企业,户均发明专利6个,以规上中小企业七分之一的数量,贡献了四分之一的利润。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2家、百亿企业50家、千亿企业5家。

林兰指出,安徽早期承接的产业转移以东部至中部的过剩产能的梯度转移为主,但安徽的落后产业再向西边转移就会遇到几大都市圈的势力屏障。安徽当前和今后已经具备作为国内外产业转移第一梯队承接地的能力;皖江智造走廊也为以合肥为中心的核心区的产业扩散提供了省内腹地。下一步,安徽省应在提升区域(至少是合肥核心区)软实力方面提前布局。包括在园区文化的基础上营造产城文化、都市文化、市民文化;更加开阔视野、更加规范服务;培育都市消费习惯、培育现代商业氛围等。

“安徽制造业与长三角其他区域建立起密不可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2021年安徽省重点项目的投资60%来自长三角的企业,与沪苏浙建立起密切的制造业产业链合作关系。”孔令刚认为,但是安徽与浙江和江苏制造业整体还有差距,浙江的宁波和江苏的苏州、常州在智能制造方面的优势明显。安徽要虚心学习,创新合作机制,以产业链分工合作建立与苏浙智能制造方面的更加密切的分工。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双谷同创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