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今日关注:AI的“人格觉醒”

2022-06-17 06:37:51来源:证券时报网  

别再心心念念于AI的所谓“人格觉醒”,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不久前,一个名叫布雷克的谷歌工程师,言之凿凿地说,“LaMDA”(谷歌的一款语言模型AI系统)实现了“人格觉醒”。布雷克坚信,“LaMDA”已经有七八岁孩子的智力,而且已经会在公司中“各种搞事”。

据说,布雷克是在与“LaMDA”几度深入“交谈”后被震撼到的,“我感到脚下的地面在移动……越来越觉得,我正在和一些聪明的东西说话。”虽然布雷克并未细说“LaMDA”在公司里搞过什么事,但这并不妨碍他见人就说“LaMDA”“活了”。于是,被布雷克“骚扰”过的各层级同事,都感到了谷歌大楼的“移动”,然后,布雷克就被放了“带薪长假”。


(资料图片)

据说,除布雷克之外,谷歌大楼里没人认为“‘LaMDA’已经真正觉醒”了。楼里楼外知道此事的许多人,还或委婉或直白地表达过布雷克脑子有问题的意思。在旁观者看来,这虽然多多少少算是“情商瑕疵”,但“瑕疵”的存在,倒真的让人感到庆幸——在AI的“人格觉醒”这件事情上,许多人的头脑还清醒得很,他们的“情商瑕疵”表现,倒恰恰证明了在人类认知的深处,是藏了本能反应的。

AI实现了“人格觉醒”,究其本质,这就是人创造了“人”的另一种表达。谁都知道,人是“上帝”(或其他神)创造的。于是,试图创造“人”的人,实质就是在向“上帝”看齐;而创造出“人”的人,也就有了比肩“上帝”的资格。也难怪布雷克会激动得“感到脚下的地面在移动”。

其实,布雷克不孤,许多人都心存比肩“上帝”的执念。造一个“人格觉醒”的AI系统的想法和实践,其实早就有了。如果说,许多年前,囿于自身能力的不足,这种执念还主要体现为在电影、文学作品上的单纯畅想,而随着人类技术能力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材料技术的快速进步,人类的技术能力提升得很快,这些心存执念者造“人”的实践,也就理所当然地越来越像模像样。

岁月漫长。遥远的未来,人类会不会真的就造出个“同类”来,实在不好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可预见的将来,所谓的AI的“人格觉醒”,没有任何可能。人类把直接、间接创造出来的天量数据,通过直接、间接的方法“灌入”AI的“脑袋”里,AI就能由量变而质变地从机器系统一跃而成为“人”吗?这条路走不通。

据说,“LaMDA”的“脑袋”里,就藏了137B个参数,整天在1.56T的公共对话数据和网络文本上进行训练,饶是如此,“LaMDA”还是化不成“人形”。不但“LaMDA”无法脱胎换骨,在其之前的诸多类似系统,也没有一个能变成“人”。当年,那条会下围棋的“阿尔法狗”把柯洁“打”哭的场面,确实给人印象深刻。但也就如此吧,这种印象与火枪打掉大刀、汽车颠覆小轿给人造成的印象,没有本质区别,“阿尔法狗”可以打败棋手,但自己永远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棋手——因为,它不会自己没事儿下棋,更体会不到下棋有什么乐趣。诸如此类的例子太多,这条路径的“死胡同”性质,就再清楚不过。

当然,还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与其问AI会不会“人格觉醒”,倒不如扪心自问AI为什么非要“人格觉醒”不可——真的有这个必要吗?即使天可怜见,人类执着于AI的“人格觉醒”,最终真的创造出一个能力强大的“新人类”,彼时彼地,人类又将如何自处?如果说,人类自身都尚未寻出一条和谐相处的有效路径,人类与“新人类”的相处之道,磨合起来的样貌,就实在难想象,正如目下的“上帝”,心境如何无法窥知一个样。

其实,“上帝”也是人创造出来的。创造“上帝”的本源力量,是人在自然、社会面前的无力感。毋庸讳言,被人千辛万苦创造出来的“上帝”,是存在底质层面的“逻辑漏洞”的;人日思夜想再创造出一个类“上帝”的“新人类”,恐怕还是要先把“漏洞”堵牢的好。不过,这个“逻辑漏洞”缝补起来实在不容易,许多人认为布雷克脑子有问题的原因,即在于此。

造一个能力强大替代人力工作的机器是一回事,造一个能力强大的“人”是另外一回事。把精力聚焦于前者,才是正途。别再心心念念于AI的所谓“人格觉醒”,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关键词: 人格觉醒 LaMDA 心心念念 言之凿凿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