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协调查显示超8成受访者经历过大数据杀熟
3月1日,北京市消协发布的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八成多(86.91%)受访者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网络购物中的大数据“杀熟”问题最多,其次是在线旅游、外卖和网约车。
据介绍,体验调查选取了16个消费者常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共完成32个模拟消费体验调查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在对16个平台进行的32个模拟消费体验样本中,有18个样本新老用户账户的价格一致;有14个样本新老账户的价格不一致。其中,大多数样本是因为打折或优惠力度不同导致最后成交价格不同,但飞猪旅行和饿了么个别体验样本显示,新老用户同时购买相同商品(服务)的标价不同,明显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北京市消协对主要调查结果进行通报:
1.八成多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或非常普遍,并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经历。调查结果显示,超八成(82.37%)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非常普遍或普遍,仅有极少数(1.29%)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不普遍或根本不存在。同时,有八成多(86.91%)受访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这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比较普遍,而且认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2.网络购物中的大数据“杀熟”问题最多,其次是在线旅游、外卖和网约车。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多(82.44%)受访者表示在网络购物过程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七成多(76.85%)受访者在在线旅游消费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反映在网络外卖(66.96%)和网络打车(63.00%)消费过程中遭遇大数据“杀熟”的受访者均达到六成多。此外,还有部分受访者表示在电影消费和视频消费时遭遇过大数据“杀熟”问题。这说明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在线旅游、外卖和网约车等消费领域。
3.八成多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体现为同一时间不同用户购买相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多(85.38%)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体现为同一时间不同用户购买相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同,近八成(79.98%)受访者认为主要体现为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七成多(75.80%)受访者认为主要体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打折优惠形式,近七成(69.37%)受访者认为主要体现为隐藏或不送老用户优惠券,六成多(62.26%)受访者认为主要体现为根据用户特点提供特定商品或服务,还有部分受访者认为体现为手机配置不同价格不同、默认勾选之前购买过的服务、不买时送优惠券买时却没有等形式。这说明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体现在同一时间不同用户购买相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同、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不同用户享有不同打折优惠形式、隐藏或不送老用户优惠券以及根据用户特点提供特定商品或服务等方面。
4.九成多受访者认为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是为了开展差异化营销。调查结果显示,九成多(92.33%)受访者认为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是为了开展差异化营销,而认为是为用户推荐合适商品(服务)和为用户节省选择成本的受访者却很少,占比分别为17.27%和15.67%。这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是为了开展差异化营销,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只有较少数受访者认为,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是为用户推荐合适商品(服务),或为用户节省选择成本。
5.九成多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会扰乱市场秩序,八成多受访者认为会透支消费者信任。调查结果显示,九成多(92.02%)受访者都认为大数据“杀熟”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八成多(84.64%)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会透支消费者信任,降低企业信誉;七成多(75.80%)受访者认为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商业信誉;近四成(37.70%)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还会降低用户忠诚度。由此可见,大数据“杀熟”不仅会透支企业消费者信任、降低企业和行业信誉,而且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6.近九成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会侵犯消费者权益,但真正发起维权的却不多。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89.56%)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会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其中,超八成(80.65%)受访者认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六成多(66.13%)受访者认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超过一半(51.51%)受访者认为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还有三成多(37.82%)受访者认为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但遇到大数据“杀熟”问题后,有一半多受访者选择不再去该商家消费,有三成多受访者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只有极个别(0.43%)受访者选择通过司法诉讼方式维权。这说明大多受访者虽然认识到大数据“杀熟”行为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但真正依法维权的人并不多,也说明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
7.体验调查发现,部分平台存在新、老用户账号同时购买同一商品或服务实际成交价不同现象。例如,体验人员分别通过新、老用户账号同时在飞猪旅行app上预订同一日期“宋城千古情(贵宾票)+灵隐飞来峰(大门票)成人票”时,老用户账号显示价格360元,享受飞猪红包10元,优惠后价格为350元;而新用户账号显示价格355元,不享受任何优惠,新、老用户账号显示价格不同,享受优惠也不同。体验人员分别通过新、老用户两个账号同时在饿了么平台订购同一饭店的同样饭菜,老用户账号不仅比新用户账号少了7元“双重补贴”红包,而且配送费也比新用户少优惠0.4元。
8.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行为隐蔽性强、监管手段跟不上,希望进一步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关于大数据“杀熟”屡禁不止的原因,有近九成(88.01%)受访者认为是监管手段跟不上,同时认为是隐蔽性太强(85.95%)、相关法规不健全(82.32%)的受访者也均达到了八成多,此外还有近八成(79.53%)受访者认为是不容易取证。至于如何规范和治理大数据“杀熟”问题,九成多(92.43%)受访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八成多(86.65%)受访者认为应通过完善立法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超七成(70.97%)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企业自律,还有六成多(65.60%)受访者认为应该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根据本次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提出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为规范和治理大数据“杀熟”行为提供法律依据。由于大数据“杀熟”概念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形式具有多样性和隐蔽性,有关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具体明确,建议进一步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加大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为规范和治理大数据“杀熟”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为相关经营者开发和利用大数据技术划定红线标准。
2.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积极运用大数据监管技术,对违法违规经营者进一步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鉴于目前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大数据“杀熟”行为又很难发现和取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建立大数据线上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抓取审核等方法,要求经营者事先报告平台算法、收集数据种类、数据用途等信息,并实时监控有关经营网站的价格等相关数据信息,及时对可能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做出预判。对于查实的大数据“杀熟”问题,要依法进行严厉查处并向社会公示。
3.企业应诚信守法经营,合理采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主动接受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企业应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要求,遵守商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根据消费者用户特征推送商品或服务时,应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制定价格标准以及开展相关促销活动时,不设置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规则价格标准、打折优惠等,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利。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个人信息采集和使用情况,如实告知企业使用大数据信息的有关情况,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管。
4.消费者应主动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消费者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消费常识,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仔细阅读用户注册协议和隐私保护协议条款,尽量减少在互联网上留下个人信息痕迹,降低在平台使用搜索收藏等功能的频率。在网上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尽量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商家进行价格比较。如果遇到大数据“杀熟”问题,应及时通过截图或录制视频等方式保存好证据。如果与商家协商不成,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
- 一加 10 Pro 胖达白首销战报出炉,三平台销量及销售额双冠军
- 北京消协调查显示超8成受访者经历过大数据杀熟
- “两把火”烧出的火红好日子
- 传道授业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 国产创新药出海迎来里程碑,药明生物涨超5%,沪港深创新药ETF(517120)上涨超1.3%
- 哈萨克斯坦总统:对乌克兰问题的立场应基于欧亚地区安全不可分割原则之上
- 江盛公司金口港区商品车品牌“上新”
- 昨日重现!港股互联网快速放量拉升走强,腾讯控股涨超3%!
- 兴银基金新任副总经理沈阳,公司规模已达653.19亿元
- 个人收款码与个人经营收款码有何不同?
- 基金经理崔宸龙宣布自购150万元,持有期不少于1年
- 云南楚雄:助农增收一直在路上
- 调查称超八成受访者被大数据“杀熟” 网购问题最多
- 地铁完成无障碍设施更新
- 江苏省印发2022年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 450个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
- 朝阳星级养老机构驿站最多
- 2022年要注重个股性价比,湘财基金看好三大主线
- 大兴机场旁再增近800间酒店客房
- 津南人工智能研究院 铆足“虎”劲 起步争先
- 安岳县分公司旺季蓄客助推余额增长
- 互联网传媒行业点评:春节互联网大盘增长良好 精细化运营深挖流量价值
- 或可退钱!关乎你的钱袋子 个税年度汇算今日启动
- 邵阳市分公司中邮保险新单保费破亿元
- 这两个板块昨日应声大涨,明星基金经理身影显现
- 单月200家机构扎堆调研银行股,这类银行最受青睐!银行理财总规模达29万亿元,同增12%
- 双五星基金经理马龙+王刚联袂出基,招商安鼎平衡3月4日开售
- 澳洲联储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不变 符合预期
- 专访 | 吉峰科技创始人王新明:拟多种途径并购专精特新的企业
- 商务部:将推动强化对制造业吸引外资的支持力度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我们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
- 助力企业计划上云,数划科技获数千万元融资
- 奥飞数据与百度签下大单,合作总收入预计9.5亿元
- 商务部: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联合可行性研究 争取尽早启动谈判
- 莆田海事助力“海上莆田”建设 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2月新基金发行份额、数量均环比下滑,份额缩水近75%
- “三张清单”破解基层难题
- 压实船籍港管理 宁德海事开展涉嫌非法重大改建船舶调查
- 大族数控成虎年第一只上市首日破发股,中一签或亏超5000元
- 历时40天!南通海事局2022年春运成绩单出炉
- 朝阳通报“餐饮业食品安全大检查”:10家餐饮单位被处罚
- 又一批明星基金经理隐形重仓股浮现,锂电池、汽配等相关个股获得青睐
- 暂停三年期以下养老目标基金上报?监管部门辟谣
- 黑蚁资本领投,SeesawCoffee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 商务部: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 发展绿色健康消费
- 央行: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操作量50亿元
- “肉签”大族数控上市首日破发最多亏6100元
- 中国2月财新制造业PMI 50.4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帮你缴了
- 一加首发长寿版 150W 超级闪充,2022年Q2新品上市搭载
- 湖格安置小区计划8月竣工
- 晋江成立创投与股权投资协会
- 正邦科技:拟转让5家公司51%股权
- 中国2月财新制造业PMI 50.4
- 国内第三家!施罗德交银理财在上海揭牌开业
- 国际罕见病日:70%的罕见病在儿童期已发病,如何防范?
- 央行:2022年1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
- 央行:1月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2.9万亿元
- 央行:1月份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111.6万亿元同比增加23%
- 央行:1月份金融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5119.1亿元
- 3月起,这些新规将正式落地实施,涉及养老、互联网等
- 中心城区规划六个色彩分区
- 樱桃番茄:串起乡村振兴梦
- 8名股东大幅减持,石头科技业绩“急刹车”
- 一针70万元的罕见病药,进入医保
- 日照港三公司刷新船舶在泊作业纪录
- 速尔快递与哪吒速运“联姻”告吹二线快递翻盘无望
- 假放贷、真扣款,“立花优品”们为何换身“马甲”?
- 股民数量突破2亿!2亿股民成“韭菜”?
- 7家民营银行上线代销理财产品未来趋势如何
- 皖通科技迎来实控人,2021年最高预亏逾1.1亿元
- 宁波银行申请注册多个元宇宙商标赋能金融场景
- 深化战略合作 引领行业发展
- 最高每10股派发100元 今年“高送转”来得有点猛 这3家分红占净利润比重达50%以上
- 人民日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打造算力一张网
- 46万元!碳酸锂价格短短半年时间涨幅近5倍
- 8家银行股权司法拍卖仅有一家成交
- 土耳其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
- 俄罗斯各大银行大幅上调消费贷款利率
- 行为惯性带来的福利和桎梏
- 发展租赁住房需要畅通更多金融支持管道
- 遭整幢退房的 杭州大悦城如何了?
- 美财政部宣布冻结俄罗斯央行在美资产
- 市北高新:服务企业“首创”模式 “办证办税”不出园区
- 电解水制氢设备7000亿市场前景广阔 看上去很美仍需时间换空间
- 楼市“小阳春”热身 多地二手房成交量回升
- 广东“新金交”揭牌运营 首批391亿元项目上线
- 2021年度个税汇算今起开始 你是退税还是补税?
- 煤价“区间运行”机制形成 电企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 新消费日报:董明珠谈格力电器布局手机行业
- 2022年年底前山东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产能全部退出
- 安徽发布2022年长三角一体化重点项目清单 总投资1.2万亿元
- 太火了 这个行业2500亿投资井喷!业内却发出热预警!咋回事?
- 丰田汽车3月1日将停止日本所有工厂运转
-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跌1.73% 报2040点
- 因贷款调查不尽职 工行、招行、兴业银行纷纷领罚 农行三人遭禁业
- 资金扎堆涌入自动驾驶赛道 万亿元市场可期
- 浙江发放1400万元旅游现金消费券 7万余家商铺可用
- 辽宁大连:1-2月份港口出入境船舶数量大幅增长
- 瞄准中高端智能电动赛道 飞凡汽车的“飞”与“凡”
- 康乃馨价格暴涨四倍 昆明花价创近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