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定制冰鞋”的供给

2022-02-17 07:22:12来源:证券时报网  

前几天,在一档访谈节目中,王濛向记者“凡尔赛”了一下她的定制冰鞋:“我这副冰刀,市价差不多三四千元;冰鞋两万元左右。鞋为什么比刀贵?因为这是脚型鞋,先踩好模子,再做的鞋,还用了碳纤维,穿上的感觉就是包在脚上的感觉。”

孔夫子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濛这种层次的速滑专家,对自己的冰鞋肯定不能马马虎虎。虽然从大卖场里买双普通冰鞋,未必不能滑出好成绩,但好成绩背后藏着的代价,肯定会更大;而且,与水平差不多的高手对阵,“器”之间的优劣,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彼此的先后。

当年王濛初上冰场跑圈儿的时候,肯定穿的不是定制鞋;随着成绩的提高、对手的改变,尤其是支付能力的持续改善,她对冰鞋的需求一定会随之上升。这是规律。需求迭代升级的过程,就是不同的需求不断被满足的过程,没有足以匹配的供给,需求的上升曲线就会被打断。如果市场中没有定制冰鞋的供给者,王濛的高阶需求就实现不了,只能穿着“大众鞋”训练、比赛,身心就难免产生“另类感悟”。

如果从装备的角度看,冰雪运动相对跳绳、跑步等运动,肯定就比较“昂贵”。十年、二十年前,冰雪运动——尤其是雪上运动——不普及,跟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当大的一个群体的支付能力已经足够强,相应的供给如果能跟得上,这个领域的市场,广度和深度就会被逐渐开拓出来。

北京冬奥会之后,冰雪运动在中国能否迈上一个新台阶,方方面面的供给能不能及时跟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比如,定制冰鞋的供给。虽然两三万元的价格看起来确实有点儿高,但这种穿着舒服的冰鞋,不但能提高运动时的安全性,也有助于运动乐趣的保持,而且在冰鞋全寿命周期平摊成本,每年的装备支出就比较能接受。既然普鲁申科、羽生结弦能把一双冰鞋穿四年,运动强度小了诸多量级的普通爱好者,一双好冰鞋应该能穿好多年。而且,随着需求规模、供给能力的增加,这种定制冰鞋的成本,理论上也会更便宜,进而也有助于需求的持续增加。

即使是初上冰场的小孩子、青少年,对这种定制冰鞋——哪怕是低配版——的需求,应该也是存在的。初学者能不能喜欢上这个运动并最终成为终身爱好者,冰鞋不磨脚、穿起来包裹性很强、很舒服,恐怕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因素。虽然武大靖被成绩打磨出来的双脚,让人肃然起敬,但对普通业余爱好者而言,运动过程中的乐趣更重要。目前,市场这方面的供给显然颇有欠缺,供给方想的和做的,还不够细致和周到。

除了冰雪运动装备供给方面存在短板外,教练的供给显然也很初级。从近期媒体的大量报道看,国内许多雪场的滑雪教练的职业素质是多有欠缺的。一方面,有“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因素,热点爆得太快,合格、高素质教练的供给跟不上,只能“抓来一个是一个”地操作;另一方面,教练的培养、教学的规范,好像也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看起来让人感觉更科学规范一些的范式。教练上岗,第一节课应该讲什么,第几节课之后、学员达到何种水平才能上中级道、高级道,似乎也处于“各说各话、自顾自”的阶段。没有高素质的教练群体,没有科学的训练体系助力,学员在滑雪运动中的安全就无法保障,对这项风险运动的兴趣恐怕也难以持久。

从供给的角度看,围绕冰雪运动的供给,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目前都存在不小的发展空间。这部分空间的补足,一方面有赖于供给方更用心地把握市场的方向,更用心地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一个体系的强力支持,这项运动以及围绕这项运动形成的市场,需要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的支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健全的体系支撑,市场的成本和风险不但会大大增加,也会从根本上影响外部资源的持续投入,进而影响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

或许,当“定制冰鞋”不再表现得有点儿“凡尔赛”的时候,这个市场的状态才会让人感觉到足够的韧性。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关键词: 定制冰鞋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