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眼力”堪比眼科医生 AI出诊赋能长三角眼病防治

2023-06-05 22:47:32来源:第一财经  

“试点人工智能眼底筛查项目,并赋能眼病预防工作,在上海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中我们是第一家。”上海普陀区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叶征谈起眼病预防工作时说,基层眼病预防融入智能手段有其根本发展逻辑,“最早,智能手段是针对糖尿病眼底病变的筛查,随后逐步纳入了致盲性疾病,包括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现在已拓展到全人群。”

以往,糖尿病患者想要进行眼底筛查,只能去大医院排长队等待,对许多老人来说是件麻烦事儿。但如今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及设备辅助下,患者完成眼底拍片、视力检查、验光这三项检查后,系统20秒就能完成读片并给出筛查结果。

“此外,根据所查到的疾病,系统也能辅助引导病人去哪一级医院进行后续治疗,在转诊的同时,引导市民对于眼健康进行自我管理。”叶征表示。


(资料图片)

眼病预防为何如此紧迫?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眼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其中,近视患者约有6.3亿,干眼症患者近2.9亿,白内障患者达2亿以上。而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日前援引一组数据称,我国中度视觉损伤、重度视觉损伤的人群比例,在10年间发展速度为136%和143%,排在G20国家前列。眼病早检早筛或是实现医防融合的关键抓手。

上述试点正是今年“全国爱眼日”活动期间全球首发的“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VIMC)”的雏形。VIMC将“全自动”的视力检测、电脑验光、眼轴眼底照相等功能纳入进来,并形成一个贯穿三级诊疗体系的服务综合体;VIMC目前正在长三角区域内推广,以实现眼病防治水平的同步提升。

AI惠及长三角基层

基层是眼病预防的“网底”。叶征举例,社区内有一位72岁的“老糖友”唐阿姨,糖尿病病史十余年,每月来门诊配药完就偷偷“溜”走,原因是她管不住嘴,喜欢吃甜品,此前每年1次的糖尿病眼底筛查项目,唐阿姨也总是推脱,自我感觉眼睛情况良好。一直到试点人工智能眼底筛查项目后,门诊的糖尿病患者不用等每年的常规筛查,更不用跑上级医院,唐阿姨才就近在门诊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唐阿姨存在中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此后,在我们社区医生的指导下,唐阿姨积极配合饮食和运动调整,血糖逐渐控制稳定。随访半年后,糖尿病眼底病变没有进一步发展。”叶征说,仅2022年,医院共对辖区内成人、学生完成5000余次眼底筛查,占辖区内总居民数近10%。

但叶征也认为,事实上,现阶段并不是所有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配齐了与眼病筛查、辅助诊断、随访监测相关的智能设备,尤其是眼底照相设备等,而这对于早筛及诊断的同质化影响较大;同时,市民线上预约、电子档案更新等都需要信息平台的不断升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试点也需要“因地制宜”。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起,VIMC牵头方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走访了2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VIMC落地调研。由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运行特点、服务人群等上面具有差异性,因而,有社区计划结合眼科门诊开展VIMC建设,以此来辅助中心眼科医生对居民进行视觉管理;也有社区结合慢病来开展VMIC建设;更有社区在写字楼中建设全自助式VIMC,推广白领群体的“眼防”科普。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院长邹海东告诉第一财经,过去,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实行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眼底病变、黄斑变性等早期筛查,但拍摄设备技术较老,像片传至信息系统相当费力,而二三级定点医院的医师进行远程“读片”也颇费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一上午“读片”达100多个,医生不胜负荷,而病人也总希望“更快更准”,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过去,眼底病筛查在基层较为缺乏,而现阶段,一些基于人工智能的筛查设备已在我院落地了,如筛查出了疑难病例则会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而患者在上级医院完成手术或治疗后,则可以在基层医院进行专家复诊、随访等。”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铜山分院(铜山区人民医院)院长晏燕表示。

晏燕告诉记者,下一步,作为分级诊疗中的“中枢”,医院将继续加大人工智能设备的投入,以及相关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持续加强区域内的信息互认,“对于VIMC的建设,可能在将来由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率先进行布局。”

VIMC也有望在下阶段持续铺设至江苏东台、宿迁,浙江台州等长三角区域内,“三甲医院往往有较为完整和成熟的眼科学科建设,而一些基层医院,由于眼科专业化人才稀缺,眼病诊断能力薄弱,可能更需要进行智能化的视觉管理系统的参与。”业内人士表示。

基层眼病防治的挑战

作为一个全自动、高效率的人工智能视觉管理平台,其应在长三角眼病防治体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以VIMC为例,其硬件包括了视力检测、电脑验光、眼底照相等智能设备;其软件则包括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远程信息管理技术,其中,远程信息管理技术还覆盖了远程会诊、病例转诊、电子病历和眼健康档案等数据。

VIMC何以成为基层“眼防”工作的抓手?邹海东告诉记者,实现眼病早筛有三个渠道,第一是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可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目前这部分的医疗服务力量普遍缺乏;第二是二级和三甲医院,可以进行医保报销,但需要排队挂号,有些老人会觉得不方便;第三则是体检中心,但需要自费或者走商保。

“通过VIMC,居民在社区就可以就近解决早期眼病筛查的问题,不需要眼科专业医生的全程操作。”邹海东说,而对于VIMC在长三角的应用与推广,一方面,区域内需要形成完备的政府健康信息网络,VIMC所有涉及到的检查数据都可以在网络系统中体现,并需要确保数据安全;另一方面,设备购买的经费投入也是各医疗机构需要重点考虑的。

对于VIMC等人工智能视觉管理平台在基层的推广,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赵大海表示,或有三个影响因素需要重点考量。第一,是VIMC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及质量是否可以经得起考验。第二,从社区到二级医院到更上一级医院的联通,需要更有效的打通方式。第三,VIMC所联动的三级医疗网络的建设,其中涉及到机构的职责划分、考核制定等一系列核心问题,这也需要三级医院的协同与推动。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