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全球报道:对接社区需求、鼓励企业增设员工制管理 政策助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2023-05-16 19:28:01来源:北京商报  

家政行业的政策内容愈发细分化。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2023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中提到,统筹考虑社区婴幼儿照护设施与家政服务网点有机融合,实现需求与供给对接,鼓励家政企业建设员工制管理。同时,相关部门也将落实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增值税加计抵减、“六税两费”减免等政策。企业提升运营成本的同时,可以享受到税费减免。


(资料图)

从业者接壤社区

家政行业的供需失衡将得到缓解。《要点》中提到,相关部门、机构积极推动家政进社区。例如,加强家政进社区经验交流,统筹考虑社区婴幼儿照护设施与家政服务网点有机融合,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以及发挥妇联组织作用推进家政进社区,推动社区家政服务和妇女工作联动发展。

随着国内老龄化程度加深,家庭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亟须加快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规范化发展。

除了日常保洁、保姆、月嫂等家政岗位,高端家政人员的需求也在猛增。这不仅是人员缺口,更是人才的缺口。

不少消费者反馈,“找到合适的保姆、月嫂很难”。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家政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也倒逼企业升级,加码对从业者的管理和服务技能提升。北京昌平区的一家家政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节过后,来京的求职家政员较往常增加,参与企业培训的人数同比增长近五成,用户方的订单量增长约三成。

阿姨来了方面数据提到,今年2月举办了多场雇主见面会,平均每场签约率都可以达到60%左右。

58到家数据显示,通过旗下数字化系统派单,用户提交家政服务订单后,最快半小时内服务者可到达。目前,58到家服务社区超8000个。

此前,北京市商务局也公布数据,目前北京市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家政服务经营主体有5900多家,近两年来没有骤增骤减现象,总体规模保持稳定。

员工制加固从业者稳定性

在对接供需方面,《要点》中提到,机构、组织、企业等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同时,持续开展家政劳务对接,加大家政劳务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培育员工制家政企业等。

此前,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北京市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2022年)名单的通知》提到,北京将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征集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确定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可以申请补贴等。

政策对于家政的扶植细化到企业运行细节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市家政领域专家透露,目前,北京市场员工制家政服务公司的占比较低,多以中介制经营为主。家政企业采用员工制模式运营,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建立起财务、人事制度,并且为员工缴纳保险等,这对小规模的民营企业而言,运营成本将会相应增长。

不过,员工制管理下的从业者,更具备稳定性,增加服务满意度。上述家政行业专家指出,员工制管理的家政企业,从业者更具有稳定性,对行业更有归属感,企业持续的技艺培训管理,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升级。

发展员工制家政已经成为家政行业提质扩容的重点之一。此前,国家发改委微信发布《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指出,到2023年,每个“领跑者”城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占比超过50%),社区家政网点服务能力覆盖率达到90%以上,10%的家政从业人员接受过家政相关学历教育。

提升从业者的“内涵”

从业者人数不断增加,市场中仍在出现供给缺口。今年的亚太金融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谈到家政服务时表示,现在家政服务人员短缺,供给侧短缺,初步统计中国需要5000万家政服务人员,缺口达2000万。而家政服务人员、高端的服务人员供给严重不足。

陈文玲指出,国内的家政服务还没有形成像菲律宾这样的国家培训、国家输出,形成品牌。家政服务现在供给侧是短缺的,“这个服务需求没有刺激起来”。

业内人士指出,月嫂的招募、培训、级别评定和上岗服务,应当像其他职业一样,有考核、有管理,形成职业规划,引导市场健康发展,规范市场。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58到家统计数据显示,平台现已累计培训50余万家政劳动者,平台上家政劳动者超过160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超七成,并与多个县市签订帮扶协议。

Co-Found智库新经济研究负责人汪丽指出,政府可以尝试加大政策力度支持家政业数字化,行业、企业共同完善家政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家政服务公司和从业者需要加强数字化服务意识和技能的提升,提高对数字化服务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建立规范化的数字化家政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方式提升家政服务业的服务效率。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