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当前讯息:青岛西海岸新区 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

2023-03-07 06:47:09来源:经济日报  

山东港口青岛港码头

青岛西海岸新区拥有309公里海岸线,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肩负着“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国家使命。


【资料图】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聚焦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向海开放、生态养海、统筹陆海,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预计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850亿元,占青岛市海洋经济总量的40%、占山东省海洋经济总量的10%、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75%。

科技兴海建设海洋科学城

青岛西海岸新区组建科技创新委员会,放大海洋资源集聚优势,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打造面向世界前沿的海洋科学城。瞄准海洋重大战略需求,集聚国家科技创新平台50家,其中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明月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涉海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

突出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新引进中科院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一流高校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等驻区高校成立海洋学院,建设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全区涉海高校达到11所,累计引进培育海洋人才7.1万人、涉海合作院士达到25名。

面向海洋科学前沿领域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参与“透明海洋”“蓝色药库”大科学计划,与正大制药合作打造“蓝色药库”,率先在中国研发出海洋原创药物,抗结肠癌新药获得临床试验批准。探索建立“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机制,设立1亿元的高校校长基金。依托青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4个专业领域分中心和23家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积极开展海洋科技成果集成化、工程化开发及技术转移转化。建成运营高校科创成果交易中心,首批校长基金累计支持47个项目在新区转移转化。

产业强海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高标准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率先创建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立“一规划,四办法”深远海养殖管理体系,“深蓝1号”实现养殖规模化、品种多样化、收鱼常态化,“深蓝2号”15万立方水体网箱启动建设,国家海洋牧场达16处;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冷库建成容量达到25万吨,构建集水产品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培育一批海洋产业“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推出全球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圆筒形“企鹅”FPSO等高端船舶海工产品,青岛北海造船全年接单量位居世界船厂第6位。依托聚大洋、明月海藻等龙头企业,实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倍增计划。大力发展临港新兴产业,集聚京东方、青岛光电产业园等总投资1500余亿元的50余个“芯屏”产业重点项目。

着眼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定位,深化与山东港口集团战略合作,推动区港关联动、港产城融合,山东港口集团贸易、产城融合、装备制造和海外4大板块总部落户新区。建成启用青岛(西海岸)国际航运服务中心,设立山东陆海联动投资基金、青岛海控海盈产业投资基金等,累计备案基金236支,规模达到1026亿元。

深耕向海探索更高水平开放

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青岛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全球第4、第5位,海铁联运箱量连续8年位居全国港口前列。前湾港、董家口港“双港口”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外贸航线达到215条,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通航贸易,成为国家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和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更高水平开放,推进“自贸2.0版”改革,累计探索形成252个创新案例,9项试点创出全国经验,迈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打造黄河流域“9+2”区域跨境电商进口商品供应链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进口在全省占比超70%。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落地首单电子仓单质押业务,累计现货交易额突破800亿元。

持续放大“会展之滨”城市品牌影响力,连续承办六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和东亚海洋博览会,累计发布26个重量级报告(指数),成立5个国际联盟和3个协调机构,联合国全球首批5个“海洋十年”协作中心之一、全国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获批落户新区。成立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成员包括10余个国家的24家涉海协会。

生态养海建设世界最美海湾

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打造世界最美海湾。清理岸线137公里,修建蓝湾慢行系统及视觉通廊78公里,灵山湾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实施古镇口、灵山湾等生态岸线保护与修复。完善“河长制”“湾长制”“岛长制”等长效机制,落实好海洋生态红线监管制度,试点开展“海上环卫”。

实施海洋碳汇工程,增强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能力。青岛西海岸新区是获批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区市,连续2年在北京举办中欧气候投融资暨ESG国际合作会议、中欧可持续发展青岛论坛。2023年将举办中欧环境与气候青岛论坛,打造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的新平台,在国家“双碳”战略大局中展现新区担当。开展海洋碳汇标准体系研究,探索建立陆海统筹的增汇模式,自然碳汇研究院率先在此落地。

实施重点海岛保护性开发,高水平编制海岸带及海岛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海域及海岛精细化管理。依托灵山岛、竹岔岛等海岛资源,打造常态化运行的海上旅游航线和世界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业态,深入推进渔港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国家沿海渔港经济区、生态渔港。

统筹陆海创新治理体制机制

创新陆海统筹管理体制机制,组建海洋发展委员会,建立起“海洋委主导、海洋办统筹、部门抓落实、专班抓攻坚”的工作机制,形成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海洋经济管理体系。深化海洋经济统计体系改革试点,建立规范统一的海洋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和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

构建陆海空间协同体系,健全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构成的空间协同体系,探索构建良性互动的陆海统筹开发格局。坚持以海定陆顶层设计,将陆域空间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区域用海规划等“多规合一”,陆海空间实现“一张图”管理。强化海洋资源用途管制,严控海域开发规模和强度,提高各类海洋产业集约节约用海标准和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推进限额捕捞和海域修养轮作试点,不断推动海域立体综合利用。

统筹推进陆海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立体化交通加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开放发展合作。加强同城联动,推动与青岛主城区交通互联、融合发展。扩展城际交通建设,畅通与京津冀、长三角、胶东经济圈快速连接通道。融合山东半岛城市群、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建设,增强与半岛及鲁南地区的通达能力,打造沿黄流域便捷的出海通道。

(数据来源: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宣传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 西海岸新区 海洋经济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