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正文

微资讯!高新区:全力打造教育新高地

2022-07-22 07:34:12来源:临沂日报  

□临报融媒记者曹鹏飞赵琳琳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近年来,高新区把抓好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区育人环境不断优化,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群众教育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


(资料图片)

初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是当下最大的民生工程。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决扛牢教育优先发展责任,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党工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单位齐抓共管的教育工作机制。

再穷不能穷教育,要做好教育民生工程,需要持续的、长久的投入。2017年以来,高新区投入9.65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项目21个,顺利完成“全面改薄”和“化解大班额”任务。2021年以来,投入1000余万元,全面改造提升17所中小学校绿化,打造“花园式”校园,为3所农村学校建设塑胶操场。

“我们的学校环境很好,教学设施齐全,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在这里学习我感到很幸福。”临沂第二十八中学学生周玉珠说。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从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开始,高新区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2.8万余名学生每人每天提供一包免费鲜牛奶,此举为全市首例。据统计,每年投入资金约900万元。

担当:

内外发力打造教育品牌

在高新区有这样一个理念,吸引人才到高新区安居乐业,教育部门就必须当好“店小二”。也就是说,高新区必须上下齐心提供优质教育,为全区优良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实施“名师名校长”引进工程,引进名师、名校长8名,培育了省级名师7名,市级名师27名。“依托名师工作室平台,我们引领成长了一批师德修养、教育理念、专业素养都过硬的骨干教师队伍。”临沂市高中语文段淑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段淑君说。

一组数据可以为高新区师资队伍优化做注脚:2019年至2021年补充教师995名,2022年将补充280名,更新教师占比达到50%,高新区高级中学(临沂一中西校区)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超过60%。

在学生们的眼中,不仅学校漂亮了、硬件好了,教育理念、教学“软环境”等也都实现了质的提升。这背后是高新区自2019年起实施“名校进高新”战略效果的体现。

高新区主动向外拓展渠道,对接引入优质资源,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先后引进了临沂杏园教育集团、临沂一中、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临沂第三十五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名校合作办学全覆盖;2021年10月,成功引入全国第66个“钱学森班”,设立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临沂分馆。

合作办学为高新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将持续激发全区教育发展的内生活力。“我们将继续承接好、利用好各类优质资源,推进深层次合作,提升全区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教育工作办公室主任董西尚表示。

使命:

聚力打造科创教育“金名片”

教育事业应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今年,市党代会给高新区新定位,“高新区要担当成为‘四新’经济的孵化地、集中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推进科创走廊建设。

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更关乎城市发展的后劲。近年来,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充分利用高新区独特的区位、人才和科创优势,以“区-校”特色科技教育课程开发为载体,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活动和赛事,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和自主创新能力。

以临沂龙腾小学为例,该校建有市内第一家校园科技馆——腾飞少年科学院,开设了机器人、人机交互编程、沙画、VR模拟器、翼神飞机、3D打印等40余门科技教育课程,将人工智能、信息科技与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等学科深度融合,带动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该校也获批山东省首批“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入选了“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研究项目”实验学校,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奖项50余个。

展望未来,高新区将全心全力投入到永不停歇的教育发展中,为“四新”经济发展和科创走廊建设积蓄教育之力。

(文章来源:临沂日报)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